在人类社会诞生的最初阶段,自然处在社会主体地位。虽说这时人类社会是人类活动的社会,人类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但人并不处在社会主体地位。这时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过程,都显示了由自然当家作主的特征。
自然主体社会开始形成中的人,使用天然工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两性关系实行杂交,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这是原始游群。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主要承担制造工具的任务,青壮年主要从事狩猎活动。按年龄分工自然地形成不同年龄相近的集团。年龄相近的人经常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生活。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集体结成夫妻关系,兄弟姐妹结成夫妻关系,夫妻都有共同的血缘,这是血缘家族。尔后,两性关系逐步摆脱了杂交的原始形态,不同辈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不再配偶,实行族外婚,明确了血缘亲族的界限,在大规模狩猎、采集等集体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比较持久的群体,这是氏族。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亲属集团。一个氏族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活动特点、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基地。历史上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几个相互通婚的有血缘关系的部落为对付其他部落而结成的联盟,叫部落联盟。从社会组织来看,在自然主体社会里,氏族成为基本的生产组织和社会组织。氏族的组成,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活动区域,基本上是自然赐给的地盘,氏族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
在自然主体社会中,人们用原始的石制工具、骨制工具、木制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这些工具,特别是开始阶段的石制工具、木制工具、骨制工具,它们的制作,不可否认,都是人的劳动的创造物,但显然,人们在制造这些工具过程中,人对自然的依赖多于对自然的改造。现今考古学界发掘出来的旧石器时期人使用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多是利用天然石块、骨头、树枝进行稍许加工而制作成的。稍后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期人使用的石铲、石刀以及复合工具,如有柄的石斧、长矛等,比较旧石器早期制作精致,但也是利用其自然,以磨光、钻孔为主。至于生产过程的其他方面,也明显地表现了以自然为主的特征。劳动中社会成员分工,主要是根据性别、年龄等差别。如旧石器中期或晚期,青壮年男子狩猎捕鱼,妇女从事采集、原始农业、制作食物、缝制衣服、养老扶幼等。后来,社会生产主要部门劳动由男人承担,妇女则更多地从事原始手工业和一些家务劳动。这种社会分工主要是以纯生理因素为基础的自然分工。劳动对象,是现成的自然物或是稍许加工即可应用的自然物。开始是采集和狩猎,人们采集野菜、树叶、树籽、果实、根茎,狩猎从猎获魚、龟、鼠等小动物发展到猎获兔、赤鹿、斑鹿、野猪、羚羊、獾、狐狸、野牛、象等大动物。人们在采集中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种子能发芽、生长,提供更多食物,于是便砍树烧荒,开垦耕地,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撒到地里,一旦成熟,就收割食用,这便有了原始农业。中国、西亚和美洲最早种植的作物有大米、小米、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倭瓜等。畜牧业也发展起来,开始是养狗,后来逐渐养羊、牛、马、猪、骆驼等。不管是采集、狩猎,还是农业、畜牧,劳动所得,基本上依靠自然的恩赐,受自然的摆布,碰运气,自然条件好,得到的就多一些,自然条件差,得到的就少一些。
自然主体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是氏族,它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态。氏族实行氏族议事制度。氏族议事会作为氏族的权力机关,处理氏族公共事务。在思想意识中,血缘氏族意识,比如朴素的集体观念、血缘复仇观念等占有主导地位。
自然主体社会中的原始宗教与自然息息相关。原始宗教起源于对自然的恐惧。原始人认为自然具有强大的力量,甚而把某种自然物作为自己种族或血统的标志,这就是图腾观念,如中国的龙和凤,印度的牛,缅甸的象等。原始人相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对人有影响的神秘的不可见的力量,只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就可以影响自然,如为了得到雨水就洒水祈雨,为了防止听到乌鸦叫声给自己带来灾难就拍拍自己的额头等,这就是巫术。原始人认为一切自然事物、自然力、自然现象、自然过程,都有“灵魂”,都在某种神灵的支配下显示自己的力量。自然事物、自然力、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的“灵魂”转化为“精灵”,自然物各有各的“精灵”,这就是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巫术、万物有灵论都是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其中主要是自然力量在当时人们思想中的一种魔幻的、歪曲的反映。原始宗教是强大自然力量重压下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是自然主体社会。在漫长的自然主体社会中,虽然人类表现了极大的自主自为性、能动性、创造性,在物质生产、精神文化生产各方面创造了不少奇迹,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自然主体社会中基本方面都显示了顺从自然、依附自然、崇拜自然的特征。自然决定人的命运,自然操纵人的命运,自然成了社会的主体,成了社会的主人,而真正主人的人,却成了自然的属从,自然的奴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