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学问都有一个意义、用途的问题。只要是知识学问,就有用途,而任何一种知识学问的用途,都是这种知识学问的用途。一种知识学问的用途不管多么重大,多么深远,它只能是这种知识学问的用途,閟于这种知识学问作用阈域之内,而一旦失去边界,夸大或缩小其作用,都不仅会摧毁其知识学问自身而且还会带来严重后果。
哲学有何意义、用途?哲学本体论有何意义、用途?哲学用途的问题是一个问题多多的问题。
提到哲学用途,我们会想到哲学无用说和哲学大用说。古今中外,哲学无用论和哲学大用论层出不穷,不绝于耳。其实,哲学无用说抹杀了哲学的用途,哲学大用说夸大了哲学的用途。哲学不是无用,哲学也不是有大用,哲学有哲学的用途。
那么,哲学有什么意义、用途呢?
哲学的意义、用途取决于哲学的性质、结构,哲学的性质、结构决定着哲学的意义、用途。为了说明哲学的意义、用途,首先要搞清楚哲学的性质、结构,说明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的问题。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必然有一个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但哲学发展几千年,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所有人认可的,哪怕是多数人赞同的统一的确切的回答,而且在可见的将来一时也不会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然而凡搞哲学研究的人,不得不对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作出回答,所以什么是哲学的解答便林林总总,对哲学的界定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比如“哲学是人学”,“哲学是认识论”,“哲学是人生智慧之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哲学是价值论”,“哲学是辩证法”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这些不同的哲学各有哪些不同的主张?哪种哲学定义正确?这里以“哲学是人学”、“哲学是认识论”为例。
“哲学是人学”论者以探索人的本质、本性以及论证人的地位、作用、意义为理论主旨。古代中国的儒家、道家,古希腊哲学中人学论述,近现代人本主义、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哲学人学等哲学学派,都是这种哲学观点的杰出代表。“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非理性的存在”,“人是道德的存在”,“人是社会性存在”,“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世界主体”等,都是这种哲学的观点、主张。
“哲学是认识论”论者以探索人的认识本质、研究人的认识规律为理论主旨。古代中国的格物致知,古希腊哲学中对认识问题的论述,近现代笛卡尔“我思”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辩证哲学、分析哲学、逻辑主义、科学哲学等,都是这种哲学的杰出代表。认识是人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认识分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人认识的目的是对事物达到真理即理性把握,理性是人的基本特征等,都是这种哲学的基本观点。
显然,这两种界定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差异到不可同等对待。那么,这两种界定谁正确谁错误?我们认为两种都正确,但又都错误。
哲学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人关于人自身的学问,探寻人的本质、地位和作用,研究人生存的自觉、智慧、能力、方式、状态、意义、价值,是对人的精神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它是人特有的一种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世界主体本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方式。人是哲学的主题,人是哲学的核心。“哲学就是人学”论者,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生成与发展,人的本质与本性,人的意义与价值等,是对人自身的关注和理解,这完全与哲学的宗旨相符合。哲学史也指明,哲学一开始就以关注人自身为己任,以“认识自己”为使命,以人自身不断发展为圭臬。断定哲学就是人学,所以并没有错。“哲学就是认识论”论者,探讨人的认识核心即理性问题,探索理性本质及规律。理性是人之为人一种极其重要的特征,理性的需要、能力和活动是人的主要的生活内容,理性是人的特有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对理性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本身就是对人自身的关注和理解,这也完全符合哲学的宗旨。哲学史也指明,哲学很长一段时间把理性作为哲学的中心,对理性研究的发展不仅导致了哲学的发展,甚而还曾把哲学发展推向高峰。所以说,断言哲学就是认识论也并没有错。
但是,“哲学就是人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两种观点又不全然对,都是有错误的。不管是“哲学就是人学”命题,还是“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都具有全称判断的性质,都有以局部代替整体、以偏概全的嫌疑。它都有可能把人引向歧途。“哲学就是认识论”论者,推崇理性推到了荒谬的程度,理性不仅离开了人,反而捉弄人,这种观点违背了哲学的宗旨,理所当然地遭到人们的诟病。“哲学就是人学”论者,忽视了对人的理性、经济、政治、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研究,就有可能把人变成干瘪的人,片面的人,同样与哲学宗旨相背离,会走上歧途。就如同存在主义者所做的那样,为了与唯理性主义反其道而行之,把本来是人存在和发展方式的理性抛弃不顾,只强调人的非理性特征,结果和唯理性主义异途同归,把人片面化,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世人的诟病。
其实,“哲学就是人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些全称判断如果改为特称判断,如冠以“有些”、“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等限制语,变成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学,或是认识论等,那将更符合实际。
“哲学就是人学”或“哲学就是认识论”,都不能界定哲学,都不能作为整个哲学这一学问的定义。人学或认识论只是哲学的组成部分,人们更贴切地把其称作“哲学人学”、“哲学认识论”。它们只是哲学这一学问的一个方面,组成的一部分,哲学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由许多支系、学科组成的庞大系统。
哲学有许多支系、学科,这有其必然。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方方面面。这方方面面都需要探讨,而且人们也常是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去探讨这方方面面。人们对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方方面面研究形成的哲学观点,人们从不同立场、视角探究方方面面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得出的哲学结论,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这种哲学对象的特点,造成哲学多支系多学科的必然。哲学是一门古老常新的学问,哲学从古到今异常发达。哲学文化历史沉淀深厚,典籍浩瀚如海,每个时代又常常更新,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观念,构成林林总总的学派,这种哲学发展的特点,也造成哲学多支系多学科的必然。
哲学是多支系多学科的,历史上除了个别时期个别人以外,多数哲学家甚而是哲学大家,都是哲学某一或某些方面的专家。不论是哪方面的专家,一旦论及哲学问题,总是以对什么是哲学的理解为前提,总是以对什么是哲学问题的解答为基础。但是,尽管他是站在某一立场、从某一视角出发,而他总自以为对哲学的理解和回答是正确的、正宗的、纯粹的,总自以为把握了哲学的真谛,掌握了哲学的精髓,概括了哲学的全体。并且,在论述自己的学说时,总是而且必然对非己的学说进行批判,为自己的学说辩护。这是不正常的正常。这也造成了哲学多支系多学科。
哲学不是不可定义的,而是多定义的。哲学不同学科、不同流派对于哲学的性质、结构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于哲学的意义、用途有不同的指归。对哲学的意义、用途的阐述,皆应落在其学科性质、结构的疆域之内。认识论有认识论的意义、用途,甚而认识论中某一具体认识论学说有这种具体认识论学说的意义、用途。本体论有本体论的意义、用途,甚而本体论中某一具体本体论学说有这种具体本体论学说的意义、用途。对于哲学意义、用途的理解和把握,首要的是对哲学是什么的理解和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