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体系中璀璨的一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体系中璀璨的一环

时间:2023-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文化将会因其广泛吸纳、融会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断发展、创新而生机勃勃,更加成熟;因其“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海纳百川”的吸纳能力、“虚怀若谷”的谦虚品格,得到世人的普遍尊重和认同,从而从容自如地与各国、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2l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轮廓渐渐明晰,全球化浪潮在2l世纪将显得更加波澜壮阔、势不可挡。

一定的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所以与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趋势相一致,人类文化在21世纪也将逐步走向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被纳入同一个模式中,使得世界上只有同一种文化;更不会像西方某些政治家和学者鼓吹的要以西方文化、美国文化去统一或同化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全球化应当是:

(1)人类的文化交流空前密切和频繁,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在日益紧密的交流、碰撞中,既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积极寻求共同点;既坚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又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成果,从而在碰撞、冲突中逐步走向互相交融。

(2)一些体现人类共性、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文化精神、伦理道德规范等,将会超越政治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分野,越来越广泛地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成为各个民族、国家文化共有的基本内涵,形成体现全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和人文价值的世界文化。

(3)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在走向交融的过程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为多种民族文化模式,形成“多样性统一”的世界文化发展格局,呈现百花齐放、群芳竞艳的喜人景观。

正是鉴于以上的观点,我们才更加感到保持中华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时至今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智慧,对人类解决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事实上,中华文化中“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崇德重义、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以及“仁者爱人”、中庸和谐、天人协调等思想,在2l世纪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补偏救弊的作用。比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多讲近王道而远霸道(“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主张以理服人,反对以力服人;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为人处事的原则。这些思想如在全球倡导,被各国人民所了解、认同和接受,就可以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崭新的思想基础。1997年9月,国际行动理事会发表由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主持起草的《世界人类责任宣言》,指出:“要解决当今全球共同面临的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令世界所有具有理性和良知的人,都必须在团结一致的精神下,对家庭和社会以及民族、国家和宗教负责”。这种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密特还把中国先哲提出的这个古老的规则,称为最可宝贵的“黄金规则”,提出必须时刻牢记这一“黄金规则”。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天人协调”“无以人灭天”等主张人要顺应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共生,不可随意破坏自然等思想,则对当今人们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作用,等等。因此,在从容自如地与各国、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弘扬这些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使之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认同,成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内在要求和初级阶段文化发展的趋势。当然,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要以剔除夹杂在其中的封建糟粕为基本前提,也要警惕并抛弃诸如“东方文化中心论”“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等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的错误主张。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全盘“西化”,也绝不主张要以中华文化去“化西”。

在21世纪人类文化的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将随着上述趋势而展开。中华文化将会因其广泛吸纳、融会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断发展、创新而生机勃勃,更加成熟;因其“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海纳百川”的吸纳能力、“虚怀若谷”的谦虚品格,得到世人的普遍尊重和认同,从而从容自如地与各国、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