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一个数百年来未曾解决之问题的重新考察

对一个数百年来未曾解决之问题的重新考察

时间:2023-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心雕龙》集注、集解、直译”的过程中,对于《文心雕龙·隐秀》篇历来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就是此篇约四百字的缺文和补文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不应三百年后,含有补文的宋本乃为明人所得。这是认为补文为真者所很难解决的问题。

张国庆

笔者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心雕龙》集注、集解、直译”(批准号:08BZW001)的过程中,对于《文心雕龙·隐秀》篇历来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就是此篇约四百字的缺文和补文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遂撰成此文,与学界共商。

一、《隐秀》篇中段补文真伪问题考论

在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隐秀》篇有一个其他篇章都没有的独特问题,即在较早的版本中,此篇缺了一页约四百字,而在明末时此页文字又被寻到、补上。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补文的真伪问题。从清代直到当代,这成为《隐秀》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被学者们予以关注和讨论,并有着激烈的争议。

清人纪昀首先指出补文为伪托,近人黄侃亦认其为“赝”,现当代学者也大多肯定其出伪托,做了不少分析,提出不少理由。当代学者詹锳、周汝昌则认为补文为真,并做了极力的辩护。

认为补文为伪托的,指出补文存在许多可疑之处,主要是:

1.补文论诗而不论文,与《文心雕龙》全书的体制有出入。

2.补文来历不明。补文首见于晚明,而称出自宋本。《文心雕龙》从元至正到明弘治、嘉靖、万历间,凡经五刻,其中《隐秀》一篇,皆有缺文。不应三百年后,含有补文的宋本乃为明人所得。

3.《隐秀》缺文和补文的字数不一致。一种方法推算,此篇缺失的一页文字,为四百字,而补文却为四百十一字;另一种方法推算,此篇缺失的一页文字,计三百八十四字,为双数,而补文却为单数,且多出十九字或二十七字。

4.补文中“呕心吐胆”“锻岁炼年”等语,强调苦思,与刘勰崇尚自然的一贯论文宗旨相违背。

5.宋代张戒《岁寒堂诗话》引《隐秀》篇语“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不见于补文中。

6.《文心雕龙》全书没有品论陶渊明,补文偏偏论及陶渊明。

7.补文举证疏阔,与《文心雕龙》全书不类。

8.补文将陆机与陶渊明并提,不合《文心雕龙》常例。

9.除补文用“奚”字外,《文心雕龙》全书不曾用这个字。

10.补文多用三四句之长排,与《文心雕龙》全书句法不类。

学者们指出的补文存在的可疑之处,有的确乎可疑,有的也不一定真正可疑。对于学者们的质疑,詹锳、周汝昌大多做了回应和辩驳。二位的回应和辩驳,有的较有道理,有的理据不够充分。

就有关问题和争论,笔者发表如下看法:

1.《隐秀》补文举诗例谈《隐秀》,竟不及《诗》《骚》,非常可怪。刘勰一向推崇《诗经》和《离骚》,而《诗经》和《离骚》又正是“隐”和“秀”的突出代表者,可是专举诗例以论隐秀的补文中却恰恰绝口不谈《诗》与《骚》。是刘勰突然改变了自己一向的为文习惯、基本见解呢,还是作伪者对刘勰一向的为文习惯、基本见解不大了解或是一时忘怀了呢?

2.詹锳、周汝昌关于补文出自宋版的意见,最有力的一条是补文“恒”字下缺一横,当是避宋真宗的讳,其云:“明朝中晚期还没有根据缺笔鉴定版本的风气,假如阮华山作伪,怎么会伪造得那么周到呢?”一般情况下,此说是有道理的。问题是,在作伪风气尤盛的晚明,会不会有敏锐的、有学识的作伪者因意识到“避讳”问题而故于“恒”字下缺一横,以示补文原出宋本呢?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3.关于缺文和补文的字数问题,也许是补文最突出的硬伤所在。据前举两种推算,补文均与缺文不符。这是认为补文为真者所很难解决的问题。

4.刘勰主张精心为文,注重平日的厚积博见,在此基础上,又特别强调临文时要自然而不要苦虑。补文强调的临文苦虑,与刘勰所主张的为文状态,有着明显区别。

5.《文心雕龙》一书它处都未言及陶渊明,唯《隐秀》补文言及陶渊明,这显得有些突兀。另外,《文心雕龙》习惯于皆将陆机与左思或陆云联言,而补文却将陆机与陶渊明联言,这就更加显得突兀了。

此外,补文举证确有疏阔处,补文“奚”字不为《文心雕龙》全书所用,补文多用三四句之长排,因而与全书句法不类,等等,都增加了补文的可疑。

综上,可做如下总括:《隐秀》补文来历并不明白可信;补文字数与缺文字数明显不合;补文从内容、思想和行文的方式、习惯、质量等多个方面与《文心雕龙》全书对照,不合之处的确很多。补文“恒”字缺一横避宋真宗讳,似乎有助于证明补文真出宋本,但这一条似乎比较有力的证据,相较其他多种多样的否定性的证据,其证据力是明显不足的。总而言之,汇聚学者们提出的基本问题、相关分析和争议而加以如上评论申说之后,笔者认为,判断补文为伪撰,应该是可以的。

二、《隐秀》篇末段补文真伪问题考论

《隐秀》篇末段,也有两处补文,没有引起学者们太多的考究和争议,但笔者以为,它们是同样值得加以深入的考察探究的。

第一处补文,是“晦塞为深,虽奥非隐”八个字,补入后,与原有的文字形成一个对句,即:“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这一补文,只见于冯校本和曹批梅六次本,其他各种元明刊本均无此二句。除近年有个别学者提出质疑外,此补文得到了学界近乎一致的认可,绝大多数学者对此八字都深信不疑。

另一处补文,情况稍复杂。原先各本均有“秀句所以照文苑”一句话,但曹批梅六次本在这前面有一句补文,又对这句话有一点改动,使之成为“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对于这样的增补,不少注家没有明确表态赞成还是反对,但其注本中并没有遵行,仍作“秀句所以照文苑”一句。另,有的学者力主补入“隐篇所以照文苑”一句,而有的学者则将“秀句所以照文苑”改作“隐秀所以照文苑”。歧见纷出,众说纷纭。

笔者的讨论,从诸家对第二处补文的不同意见入手,依次考论第二、第一两处补文的真伪。先论证:第二处补文的上文,全在讲“秀句”,而加入补文“隐篇所以照文苑”,就与上文不相承接,发生歧离。接着论证:删除第二处补文后,所余文字唯独与第一处补文“晦塞為深,虽奧非隐”不相协调。再删除第一处补文,则整段文字讨论“秀句”,统一完整、文从字顺。结论是:本篇末段原文实只言“秀”;两处补文加进来都为了使末段文字并论“隐秀”,以形成对全文讨论“隐秀”的照应;一般熟悉《文心雕龙》的学者都觉得按刘勰对不少篇章的处理习惯,末段兼论“隐秀”比较合理,故多对引文予以认同;实际上,末段只言“秀”,而在其后此篇的“赞语”(总结)里才兼论“隐秀”以照应全篇;原文文意具足,两处补文都出伪撰。

删除中段和末段的补文后,笔者据现存残文,对《隐秀》篇原文的大体面貌进行了推测。

《隐秀》篇中段和末段的补文虽都出于伪撰,却也是前人用心乃至精心之作,它的一些精到论述,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主要创新点和主要贡献

1.汇聚前人关于《隐秀》篇中段补文争论的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并加以逐项辨析和取舍,并进一步提出笔者的几点新的意见,基本上确证了数百年来争论很大的《隐秀》篇中段的补文为伪撰。

2.通过细致考辨,论证了《隐秀》篇末段两处补文(包括学术界几乎都予以认可的第一处补文)都系伪撰。

总的说,本文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之《隐秀》篇的一个久已存在而又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显著问题,做了一次深细翔实而卓有新意的考订工作,向着此问题的最终解决,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

张国庆,男,1950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学术著作7部,其中《〈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入选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和《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约60篇。多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次入选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录。全国模范教师,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