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平
一、内容摘要
(一)主要内容
元代统一中国后,在货币政策方面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钞锭政策,即各省赋税,皆以钞锭为准。但是,唯独云南钞法不能通行,这无疑对国家统一货币政策极为不利。元政府在初期也曾企图把钞锭政策推广至云南,然而云南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上形成的独特货币体系,使得元政府努力推行的钞锭政策在云南行省遇到了重重困难,并迫使其最终给了云南特殊的币政。
元代云南的货币体系十分独特:以贝币为主要通货,且元政府允许以其折纳赋税;而云南金银产量甚丰,虽大部分以金、银课的形式上缴中央,然而仍有部分进入了流通领域;更甚者,在一些偏远的边疆民族地区,流通的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盐块、缯帛等实物货币。元代云南行省的货币流通状况与其他各行省相比较而言,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而多种货币流通格局的出现,从表面看,是元政府给了云南特殊的货币政策;从根本上讲,与云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落后、省内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云南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历史上形成的独特货币体系不无关系。
(二)主要观点
元代云南商品经济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其货币的多元化,云南省内多层次的经济现状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多种货币形态。而元代云南流通领域里多种货币形态并存的现象,无疑与全国统一的钞锭政策相悖,故而元政府也曾试图将钞锭政策推及云南,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元代云南之所以出现特殊的货币流通格局,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当时云南的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到以钞锭为交换媒介的地步;二是元政府行钞之前云南的货币体系与中原地区不同,却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同属于一个货币经济圈。可以说,内外因共同阻碍了元政府在云南推行纸币的进程和效果。
二、主要创新点
从元代几次货币改革来看,元政府是想在全国推行纯粹的纸币制度的,然而,唯独云南例外,即元钞在云南市场上并没有流通。元钞为什么不能在云南流通?云南为什么同时流通贝币、金银货币、盐币、缯帛等货币?元政府为什么给云南特殊的货币政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该文认为要研究元代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对于云南行省多元化货币流通格局及其形成的原因探讨十分必要。并认为金银货币与实物货币在云南的部分流通,也是元政府给云南特殊币政的主要内容。
三、主要贡献
学术界对于元代云南贝币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极少有学者从元政府给云南特殊币政的视角去研究金银货币和盐币、缯帛的流通。而在分析元政府给云南特殊币政原因时,将历史上中央王朝和周边国家两股重要外部拉力对云南的影响充分考虑进来,对问题的分析无疑又是一种全球视角的尝试。
四、主要影响力
该文发表于中国社科院所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3年第04期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
赵小平,男,1975年生,甘肃天水人,博士,云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云南地方经济史、民族经济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思想战线》《历史教学》《盐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获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度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现为中国盐业委员会会员、云南省货币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