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简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简

时间:2023-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合作社发展初期要适当提高盈余按股分配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内、外部资金,为产品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入选“云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云南省遴选的第二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娄 锋

一、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部分省市3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内部管理者品牌意识强、人均纯盈余多、固定资产规模大、盈余按股分配比例高;外部市场竞争激烈、政府品牌建设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强对合作社的产品品牌建设均有正向影响。因此,进行产品品牌建设,合作社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构建高效的内部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在合作社发展初期要适当提高盈余按股分配比例。其次,政府要加强品牌建设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地引导和支持合作社进行产品品牌建设。

二、创新点

(1)基于调查的数据,经过深入的制度分析,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影响合作社进行产品品牌建设的待验证因素;(2)将制度影响因素定量化并引入计量分析模型,如第一次将分配制度安排做定量化解析并引入Logistic计量回归模型。

三、主要贡献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商品化以来就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路径:西方是先合作化,后产业化,而我国是在推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先产业化后合作化。先产业化发展,使得大量企业先期进入农业领域,这样合作社一产生就面临着与这些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合作社不得不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经营目标,这时产品品牌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了。2014年7月,全国登记的合作社已突破100万家,但注册了产品商标的合作社不到10%。“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合作社产品品牌的建设?”“如何通过合作社内部制度改革,外部制度安排来激励合作社进行品牌建设?”等议题,不仅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已有一些成果,但这些工作还是初步的、描述性的,与当前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的现实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①简单地强调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相对缺少一线调查的资料及对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也没有计量分析手段,分析方法和工具过于简单;②大多是单个案例分析,就案例谈案例,结论缺乏普适性;③较多的是策论性质的政策讨论,定性分析居多,笼统地提出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措施,相对缺乏内、外部制度层面的深入分析,缺乏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为了尽量弥补上述三个方面的缺陷(这也正是本文的价值或贡献),本研究利用作者2011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对部分省、市,具代表性的329家合作社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确定了影响合作社进行产品品牌建设的多个因素,运用Logistic计量回归模型对上述影响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结论:合作社要进行产品品牌建设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实力。在合作社发展初期要适当提高盈余按股分配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内、外部资金,为产品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要加强品牌建设的宣传、培训及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地引导和支持合作社实施产品品牌建设等。

作者简介

娄锋,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制度经济、合作经济、计量经济理论与运用等领域。学术成果丰富,近年来主持在研或结题了多项科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1项,云南省社科基金1项,云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科研基金1项,云南大学特色研究基金1项等。作为第一作者在《学习与探索》《经济问题》《经济经纬》等中文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4年入选“云南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云南省遴选的第二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4年获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第六届“合作经济创新人物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