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种“成为公民的教育”的新思考》简介

一种“成为公民的教育”的新思考》简介

时间:2023-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为公民的教育”是直面我国现实的学校公民教育的新理念,是一种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它内含着学生自主建构的成长力量。在“成为公民的教育”理念下,班级生活被赋予培育现代公民的育人价值。体验班级民主自治过程,创建班级公民式生活,是“成为公民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班级公民式生活中,每位同学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张向众

一、“成为公民的教育”是直面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的新理念

培育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能力是我国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事业。公民教育可以狭义理解为学校公民教育,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关于公民的教育”,主要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于公民知识的学习。二是“通过公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在政府中的学徒实践等活动,重点强调学生在公民活动中的实际经历、学生公民行为的养成。三是“为了公民的教育”,尤其注重教育途径的多样性、综合性,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取向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以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够真正行使公民权利与责任。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一种建构能力,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创建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直面我国现实的学校公民教育的新理念,是一种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它内含着学生自主建构的成长力量。一是学生通过参与班级活动、校级活动中的公民式生活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自觉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二是学生参与建设公民式生活,养成建构公民社会的能力。

二、“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以班级民主为核心的公民式生活体验

在现代社会,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和活动。公民式生活本质在于公共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学校公民教育,必须回到公民的本意上,民主参与公共生活,在商议、决策公共事务中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在学校里,对于学生而言,最直接、最真实的日常生活莫过于班级生活。班级生活是最能体现民主的公共生活领域。通过民主参与班级公共生活,学生能练就参与、创造未来公民社会的必备素养和能力。在“成为公民的教育”理念下,班级生活被赋予培育现代公民的育人价值。本质上,班集体生活就是师生尤其是全班学生的公共生活状态和方式。“成为公民的教育”意味着,每位学生民主参与班级自治,创建班级公民式生活,因而也就如同“公民”一样生活着。

三、“成为公民的教育”:体验班级民主自治、创设班级公民式生活

体验班级民主自治过程,创建班级公民式生活,是“成为公民的教育”的重要途径。班级公民式生活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模式,是由班级精神、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教育综合体。

第一,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让学生自己运用、发展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投入班级民主决策、自主管理、自由评议等活动中。第二,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班级民主是依法而治。此处的“法律”,本班“班规”是核心,诸如班级文明公约、行为规范、管理办法以及班委选举程序、班级监督机构等。在班级公民式生活中,每位同学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班级公民式生活首先表现为,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公共事务。班级公民生活中,学生如同公民一样,民主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要有更强的公共精神,要追求更广大的共同利益。第四,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公民能力就是有能力按民主方式、程序参与班级公共事务,对班级公共事务及其决策产生影响,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简介

张向众,男,安徽桐城人,教育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教育评价、课堂评价、教学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