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青羊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青羊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羊区作为文化资源大区,聚集了全市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化旅游资源。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区。市委也将于近期召开全会,对成都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之都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同时,成都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推动城乡统筹公共文化建设实验区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这些都是作为文化资源大区的青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历史机遇。

成都市青羊区委宣传部课题组[1]

青羊区作为文化资源大区,聚集了全市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化旅游资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和发掘好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我区从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实力强区转变,近日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勇牵头,区委政研室、区委宣传部和区文体旅游局组成调研组,对我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此调查报告,紧供参阅。

一、我区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城乡统筹公共文化建设试验区”建设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一是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我区已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共有14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5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89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3个涉农社区“农家书屋”,实现了“15分钟文化圈”城乡满覆盖。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构建了区级文体协会、街道文化总辅导员、社区文体队伍、院落文化骨干、文化信使等文化队伍,全区现有群众文艺队伍300余支,文艺骨干1000余人,全区登记注册文化志愿者超过3000名。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区将文博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区成规模经营的文博旅游企业达到1200余家,2011年1-10月文博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7%。总投资14.5亿元的西村创意园预计2013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国首座大型园林式影院群落的峨影·1958电影城预计将在今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国际非遗博览园完成一期建设,并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形成了浣花片区、金沙片区、宽窄巷子三大文化旅游餐饮集聚区。打造了以都市“五朵金花”为代表的16条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特色商业街区。

三是社区文化活动富有特色。突出主题文化特色社区建设,已打造出同德、康庄等6个主题文化社区和玉沙、花园、八宝等10个精品文化社区。深入推进“文明融合·文化带动”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市民文化、创业文化、契约文化、家园文化“四种文化”建设。“琴台欢歌”、“青羊坝坝电影”、“社区人文讲坛”、“新市民文化艺术讲习所”、“青羊文化活动月”等群众文化活动成效明显。

四是文明城市创建卓有成效。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各项社会事业深度均衡发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等亮点工作,相继成为全国的示范工程或在全国交流经验,科技、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五是文化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金沙古蜀文化、琴台秦汉文化、草堂唐宋文化、宽窄巷子明清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先后承办了四川成都国际熊猫节、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成都国际道教文化节和第一、二、三届“国际非遗节”等重大文化活动。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获得“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我区同德、康庄社区被确定为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代表考察点。

总结近几年文化建设成果,主要有以下四条经验:

一是坚持了以人为本文化惠民的主题。我区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重心下移,突出育民惠民,切实加大投入,不断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保障了群众各项文化权益。要继续坚持这一主题,着眼面向基层、巩固基本、夯实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二是坚持了市场政府两手并用的机制。我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有力推动了非遗博览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博旅游产业发展。要继续坚持这一机制,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文化投入和建设机制。

三是坚持了产业事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我区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发掘丰富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同时注重在相关产业发展中融入文化内涵,带动产业提档升级。要继续坚持这一思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文化产业的硬实力支撑文化影响的软实力,实现文化事业社会效益与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是坚持了突出特色塑造品牌的方法。我区充分发挥文化资源比较优势,通过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了青羊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要继续坚持这一方法,更加重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特色,加快形成一批有更大影响力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品牌,打造一批有更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青羊区域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我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对加强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战略要求。市委也将于近期召开全会,对成都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之都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同时,成都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推动城乡统筹公共文化建设实验区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这些都是作为文化资源大区的青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历史机遇。分析我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既看到近年来的工作为文化建设新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与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中心城区所处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与我区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还不相对称的突出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克服。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度。主要是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充分,缺少建设文化强区的自觉意识,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认识不到位,事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滞后。缺少“大文化”观,就文化说文化,文化的渗透、引领、支撑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工作推进不够系统。缺少对建设文化强区战略方位的文化自信,尚未形成具有战略高度的文化建设整体系统顶层设计,尚未建立文化相关单位的统筹联动机制,工作推进中存在各自为战、见子打子的现象,工作成果零散,缺乏系统集成。

三是政策支撑不够均衡。我区文化建设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撑,在文化事业方面缺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在文化产业方面缺少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尤其是对创意产业、文化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还存在一些政策支持的“盲区”。

四是队伍建设不够适应。我区文化建设缺乏熟悉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的行政管理人才、策划创意人才、企业领军人才,文化事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尚需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素质和能力也亟待提高。

五是产业发展不够高效。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与资源拥有量不相匹配,缺少有影响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缺少具有强劲支撑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缺少占据高端的品牌文化市场,文化与相关产业和企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不够,科技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不够。

六是资源整合不够充分。辖区内文化资源管理权限行政分割,缺少具有整合资源、利益联动的项目和市场,资源开发利用尚未形成整体合力。事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连接,“大文化”系统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三、推动我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综合分析我区文化建设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任务,课题组建议我区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我区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围绕我区加快“全面城市化、率先现代化、充分国际化”进程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文化领先发展”战略,以面向基层、巩固基本、夯实基础为重点,突出增强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服务力“三大任务”,着力推动文明素质、服务体系、特色精品、产业升级、人才支撑、创新推动“六大文化工程”,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实力强区转变,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文化之都模范区”。

——增强文化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哲学社科研究和普及、文明城市创建、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走在中西部同类城区前列。我区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振兴,金沙古蜀文化、琴台秦汉文化、唐宋诗歌文化、少城明清及近现代文化、青羊道家文化、文殊佛禅文化、文翁儒家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区域文化品牌的世界级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对城市品质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塑造作用进一步增强。

——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22.5%,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平均增速。培育形成一批千万级文化龙头企业和亿元产业集聚区,建成一批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艺术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国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及科技融合度不断增强,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提高文化服务力。有效整合省市文化资源,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切实保障、持续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文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文化人才充分集聚,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落实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育民惠民”。按照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人民共享的要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使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努力实现“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二是“文化引领,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把文化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青羊优势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生产更多文化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品牌的聚合引领作用,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需求,扩大区域发展影响力。

四是“完善体制,创新推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文化发展理念更新,切实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各种障碍,进一步激发文化生产活力。

四、推进我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课题组从上述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出发,依据省市有关要求、参考兄弟区县做法、结合我区具体实际,建议当前我区文化建设要重点推动实施以下“六大文化工程”。

(一)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围绕凝聚精神力量、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区上下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探索开展具有行业、群体和地域特征的价值取向的讨论、征集、提炼、展示、宣教活动,不断强化各类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全面城市化、率先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等理论研究,推出一批理论创新成果。加强社科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整合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研究基地,开展以青羊改革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理论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建立学术精品评价、激励长效机制,设立青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广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办好“金沙讲坛·青羊人文讲坛”、“成都学术沙龙·青羊科学发展论坛”等具有青羊特色的社科讲坛。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以各类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把文明城市建设过程变成惠民利民的过程。以文化提升市民素质,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创新精神,推动群众文明习惯养成和文明意识培育,加速城乡居民文明融合。以文化塑造城市品质,在城市建设、环境生态、风貌塑造中融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发挥青羊电视台、新青羊、青羊新闻网等宣传主阵地作用,完善区级媒体与中央、省、市级媒体以及国内重要网站的合作交流机制,增强新闻宣传的主流舆论影响力。建立健全主体明确、协作高效的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处置工作,提高危机处置媒体应对能力。强化新兴媒体的建设、管理、引导,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立由区委宣传部主管的集社会新闻、理论研究、文艺原创、生活资讯、创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加强新闻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增强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二)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立足让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实惠,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强化均衡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完善区级、街道、社区、院落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加快推动“大文化”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积极与驻区单位开展共建共享。对重大公共文化项目、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重大公共文化活动等设立专项经费,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目录,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范围。

加强特色文化社区建设。按照“一街一品”、“一社一特”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掘社区历史人文资源,围绕群众诉求,提炼社区文化主题,积极推进社区主题文化建设,增强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广泛开展“五个一文化惠民工程”,推动“社区文体健康行活动”,打造“青羊区新市民文化示范片区”,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完善规模化文化市场发展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市场规模发展,培育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产权等要素市场,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大力培育艺术品交易、文化演艺、文化产权交易等文化特色市场和网络文化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资产评估、文化经纪代理等中介机构。鼓励群众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击不良文化经营活动。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机制,完善行业协会建设,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大力实施“特色文化精品工程”

文化精品力作的生产,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依托辖区文化本地、充分发挥辖区文化人才作用,紧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际,大力实施“特色文化精品工程”。

积极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奖励激励体系,有效激活文化产品生产创作活力。结合青羊厚重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体现地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满足群众需要的精品力作。做好中央、省、市“五个一工程”和群星奖作品的规划、创作、申报工作。加大民间文艺队伍扶持力度,鼓励民间文艺创作。

做优做强品牌节会。充分发挥国际非遗博览园、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平台作用,全力办好国际非遗节、金沙太阳节、国际通讯节等节会。举办“金沙太阳神鸟创意设计节”,设立“金沙太阳神鸟创意设计大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模式,增进青羊品牌节会在国内、国际影响力。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品牌节会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实现互惠双赢。

着力打造文化特色街区。坚持特色文化街区打造与区域规划、风貌整治、业态提升、功能升级相结合,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16条特色街区为重点,丰富完善特色街区文化内涵,提升特色街区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与商业、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融合渗透,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名商、名牌、名店和创意企业入驻,促进文化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承和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进“十百千万”新市民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三下乡”、“四进社区”新形式以及“文艺下乡乡风进城”文化互动展演机制,办好“琴台欢歌”、“新市民激情大舞台”、社区文艺大巡演、社区文化节等系列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加快建立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和特色文化队伍,大力培养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着力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

(四)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升级工程”

依托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青羊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路径。我们要立足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围绕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升级工程”。

培育壮大文化企业。着眼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链发展方向,制定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以创意设计、文学艺术品原创、影视、演艺、动漫为重点的文化企业。着重引进和培育一批附加值高、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开发生产具有古蜀文化、诗歌文化、道家文化、禅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独具青羊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推动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整合和聚集各类优质文化资源,推动重大文化产业化项目发展。加快峨影·1958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继宽窄巷子后的文化休闲消费新地标。推动国际非遗博览园后期建设和运营,加快4A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文博旅游产业综合体。加快推进西村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及产业配套企业围绕园区集聚发展。积极参与省市在我区的天府大剧院、省美术馆、省图书馆、市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天府金沙文博商务功能区规划,加速推进功能区建设步伐,提升产业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多功能复合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区。坚持园区化、楼宇化集聚发展方向,着力推进非遗博览园、峨影·1958影视文化基地、西村创意产业园、绿舟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开展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形成关联度强、集聚度高、产业链条长的文化产业群落。

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的渗透,提高产业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速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改造文博、旅游、餐饮等文化产业传统业务,提升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支持文化科技企业的培育孵化,促进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五)大力实施“文化人才支撑工程”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坚持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并重,大力实施“文化人才支撑工程”。

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行政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文化行政管理队伍。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积极挖掘民间文化人才。加强社区文化专业协会建设,培养一批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加强文化信使、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效化。

实施文化英才培育引进计划。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用好省市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平台,积极吸纳高层次文艺特长人才和拔尖文化人才。着力培育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策划创意人才,带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营造文化人才成长良好氛围。制定文化奖励与扶持政策,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才的待遇。设立政府“金沙文化成就奖”和“琴台文学艺术奖”,分别奖励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文化领军人物、文化名人和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成就的文学艺术人才。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文化人才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六)大力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

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新,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键。我们要着眼于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着眼于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营运”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理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关系,推进政企、政事职能分开,推动文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公益性事业单位活力。设立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构建企业投入、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社会捐助、风险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实行民办公助,大力扶持有较大影响和市场前景的社会文化演艺机构。

着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支持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提高科技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应用水平。鼓励文化企业积极申请自主创新成果专利,政府采购优先安排本区文化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

大力提升文化对外影响力。依托金沙、非遗等世界级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强城市营销活动,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文化单位、文化团体、文化组织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大型文化展会,开展与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机构、文化名人的合作,推动优秀本土艺术品和艺术家走向世界。与国内外文化制作传播机构合作,制作反映青羊历史人文的宣传片、形象广告、影视剧、纪录片,在国内外主要城市、主流媒体、新兴媒体投放播出,扩大青羊文化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五、推进我区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建设文化强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宏伟工程,我们要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的思路,完善保障、落实措施,组织和动员全区上下各负其责,形成推动我区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树立经济文化“两手抓、两手硬”的观念。深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的认识,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深化文化引领发展、支撑发展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大文化”观,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将文化建设纳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自觉。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我区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以利益为纽带、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体系,制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捐赠和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文化投入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1]* 课题组组长:李勇 课题组成员:冯照援 袁平 郭跃邦 管兰 魏韵波 陈龙 詹文君 邢舸 吴润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