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同于空想或妄想,它和理想一样,是在现实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又从根本上超越了现实的一种希望和愿望,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却具有非常丰富、异常深刻的内涵。
如果我们不去把中国梦的内涵外延、本质要求、立场价值讲清楚,就会有一些人、一些群体有意无意去曲解中国梦,往中国梦里塞自己的私货,这样不仅会模糊中国梦的面目,还会扰乱中国梦的共识,消解中国梦的合力。
中国梦一词,最早出自宋朝诗人郑思肖的 《德祐二年岁旦》中,诗中说“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表达了一心梦想收复中原的愿望。这里的中国指的是中原。
关于中国梦,有各种各样的解读。美国学者库恩在 《试析中国梦的理论框架和内涵》的文章中认为,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可以从七个角度来理解。强大的中国:经济、政治、科学、军事;稳定的中国:无动乱,社会信心足;富裕的中国:人民生活殷实;和谐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和睦;文明的中国:公平正义、文化丰富、道德高尚;美丽的中国:环境美好、低污染、现代化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创新的中国:科学领先、艺术辉煌、创新型产品。个人层面的中国梦,以个人幸福为重心,打破集体大于个人的传统观念,可解析为两个方面: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包括生活的各种必需品丰富,并确保人人有所依,涵盖教育、医疗、退休、食品安全、住房和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精神幸福可以解释为 “积极心理学”,与中国梦不谋而合。历史层面的中国梦,也关注两个方面: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既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意义深远的历史成就,又有远大抱负和深切期望;既经受过波折与苦难,又迎来了挑战与成功。[1]
而熊若愚则认为,中国梦具有十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即经济富强中国梦;政治民主中国梦;文化繁荣中国梦;社会和谐中国梦;生态文明中国梦;安居乐业中国梦;病有所医中国梦;学有所教中国梦;法治社会中国梦;人生出彩中国梦。[2]
老百姓眼里的中国梦是什么样呢?1.上学不收费;2.就业不求人;3.医生不卖药;4.食品不带毒;5.新闻不说谎;6.教授不白痴;7.当官不受贿;8.城管不打人;9.脱裤不走红;10.吹牛不出名;11.房子不强拆;12.百姓不畏权;13.环境不污染;14.领导不特权 ;15.退休不延迟;16.保险不坑人。
中央文件对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样界定,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最近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说,民族复兴中国梦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归宿和最大的共识。
正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要防止三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忽视化。这体现在一些学者圈子当中,有些学者认为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个提法太通俗,没有什么学理性,不要把它提得这么高。理论创新是大众化的第一要义。诚然,“体系”是理论完备性的一种标志,但体系也只能是在理论领域的表述。理论要想进入实践领域就必须要有实践的形态,进入大众领域必须要有大众的形态。属于大众的理论一定应该是简单、清晰。理论大众化又是一件很有价值也很紧迫的事情,没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被束之高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我们经常讲马克思主义要大众化,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一个大众化的问题。如何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就是中国梦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我们党的领导人有这么一个传统,很喜欢用一些朴实的或者说用接地气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毛主席就很善于用通俗化、中国化的语言,他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多通俗。我看有些地方口号提得挺好,实干兴邦,梦想成真;有的地方是实干兴市,梦想成真。一个人没有梦想,他就没有生活的动力。邓小平曾经讲过一句话,叫作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学术界、理论界对邓小平这句话评价很高,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就是生产力的标准。当然,邓小平通俗的话讲得更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等,这些话都很通俗。这是一种倾向,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纠正。
第二种倾向是泛化。把不属于中国梦的内容都往里面装,把中国梦当作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这也不好,甚至有的把中国梦当作一个体系。有的学者还试图用中国梦来概括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思想,认为习近平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中国梦,二是如何实现中国梦。其实,中国梦只是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后的一系列讲话,当然包括中国梦在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新的拓展和发挥。
第三种情形是庸俗化。大家在学习中国梦的过程中,各个单位都会把中国梦的学习与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单位梦。比如河北省提出的“中国梦,赶考行”,还有中央电视台提出的 “中国梦,我的梦”,把国家大梦和每个人的个人小梦结合起来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的地方庸俗化地理解中国梦,提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口号。比如有一个监狱,提出了一个雷人的口号,“中国梦,监狱梦,我的梦”,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十分地不严肃。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这就是说,尽管总书记从各种角度来讲中国梦,比如讲到航天梦、美丽中国梦、强军梦等,最后我们都要聚焦到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上,“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总书记对 “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
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是一句空话,它应该有具体的内容,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中国梦首先表现为国家梦、民族梦。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梦,是所有梦的总和。2013年5月2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这样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3]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指的就是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能幸福。“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中国近代以来的苦难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国家,整个民族就难以抵御外侮,普通家庭和民众就难以摆脱战乱和苦难。如果国家一盘散沙,人人忙于内斗,整个国家也就难以兴旺发展。
古有岳飞的中国梦、文天祥的中国梦,今有钱学森的中国梦、罗阳的中国梦,这些中国梦中无不将国家民族之利益视为最崇高的追求,无谓荣华、无谓生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 《复兴之路》展览后所言:“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4]只有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之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这样人生才更精彩,梦想才会实现。
(一)国家富强
中国梦来自中国心,是国家富强的梦,哪个中国人不希望祖国早日强大起来,不希望在祖国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避风躲雨?国家富强不仅仅是奶酪、面包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的富强,绝不只是一个经济奇迹的诞生,也不只是表现在经济总量的提升、社会财富的增加方面。历史和残酷的现实都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硬实力是不行的。若没有硬实力做基础,软实力就是虚的。但是,人类历史也告诉我们:并不是经济搞好了社会政治就自然稳定,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为什么经济空前发展了,大家都是经济发展的受惠者,但是,抱怨和骂娘的声音反而增加了?这表明经济发展本身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新的问题。如果在今天中国有了硬实力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还不重视软实力和其他方面的建设,长此以往,就不仅仅是丧失文化自觉和政治自信的问题了。
当前流行的一本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法国大革命就发生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是正如马克思在同时期的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所揭示的,当时主导法国的上层利益集团相互之间已经发生了裂隙,大地产商与金融集团之间存在矛盾,而中小企业主与大地产商和金融集团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而法国的政治领导人却没有注意从协调各阶层矛盾的角度,去抓住文化和政治建设的领导权,更遗憾的是,法国的社会精英和文化精英不但没有战略眼光去注意到这一点,而且一门心思去做那些破坏法国文化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的事 (包括在沙龙和媒体上散布极端情绪,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所以有法国大革命是一场 “文化人掀起的革命”的说法,是因为法国实际上是在沙龙和媒体掀起的革命中倒下的,经济发展的势头也是这样被终止的。这也说明了当年的法国为丧失文化领导权所付出的代价。
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参议员在1968年竞选美国总统时有一段精辟的名言:GDP并不代表我们后代的健康,也不代表他们所受教育的品质,或他们玩耍的乐趣,并不代表我们诗歌的美好和我们婚姻的稳固,或公共辩论的智慧。GDP无法衡量我们的机智或勇气,我们的智慧或学习,更无法衡量我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它似乎衡量一切,但唯一漏掉了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认识发生在将近50年前。
我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GDP不能说明一切。最近,除了GDP以外还有个GNH,这个GNH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发明这个GNH的是人口只有67万、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的亚洲小国不丹。2011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将这一概念纳入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考核范围。这使我们看到一个小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它向世界输出了价值观并成为领跑者,一场波及全球的以健康幸福为目标的浪潮正在蔓延。
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更不仅仅是GDP,发展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完整的现象,发展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国家富强不仅仅包括经济和军事,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的全面的现代化梦。
在经济上要建设一个富裕中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GDP已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靠后的现实 (我国人均GDP仅为日本的1/10,2012年世界排名第87位)。换句话说,我国是世界上最穷的 “第二大经济体”,是发展中的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
在文化上建设一个文明中国。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天,大国崛起的标志与价值目标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大航海运动以来的500年间,大国的崛起建立于征服和血腥,那么今天已经不可能再通过征服和攫取来实现,只能靠更多文明成果的创造。一定意义上,不能出口文化和价值观的国家不叫大国。几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庆贺之余,大家都在掐指计算着中国什么时候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当经济总量真的超过美国时,中国是否意味着就成了现代化的强国?对于这个问题,谁也无法正面回答,而龙永图前不久在上海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引用了澳大利亚一张报纸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的三个疑问,发人深省。这三个问题是:1.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2.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的音乐,阅读中国的书籍;3.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更多选择中国的品牌。这三个问题看似普通,但这牵涉到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的问题,没有文化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中国不可能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美国如果只有硅谷、华尔街、底特律、西雅图、五角大楼,换句话说,仅仅因为有了它的金融业、汽车制造业、航天工业、IT业以及军事威慑力,那还只是单边意义上的美国,而正是因为有了好莱坞、百老汇、迪士尼等种种标志着它软实力的文化业态,美国才是完整意义上、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国家。
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能排到第几呢?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当中,美国一家占了43%,欧盟占了34%,两者共占了77%,剩下23%,去掉日本的10%左右,韩国的6%左右,最后剩下7%左右是中国和其他所有国家的。我们中国占了4%。我们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占的份额太小了。这个文化软实力和我们经济硬实力地位不协调,不配套。
能不能创造先进的文化决定着中国能否圆梦,因为先进文化支撑下的民族才拥有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能力;深入下来则是另一个问题,即没有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的核心价值观,就无法创造先进文化。文化的内核或支撑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必须以自己在先进文化上的更多创造和担当赢得世界的尊重。到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为凸显。文化就是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文化要走出去,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话语权,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应当看到,在文化发展中,文化的商业化、功利化、世俗化、低俗化、功利主义相当严重,这需要我们来注意。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件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而文化产品可以同时把这两件难事做了。
我们经常说三流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技术,一流企业靠标准,超一流企业靠思想赚钱。而美国的企业家很善于用思想去引领国际政治,然后能用国际政治的格局来赚钱。先把大局规划好,然后想怎样赚就怎样赚。2000年,美国的高盛公司为了到中国赚钱,它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个思想,说未来发展最好的四个国家,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4个字母拼起来是砖的意思,不是一般的砖,是金砖。2009年中国开始承认金砖四国了,召开了四国领导人峰会。2011年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南非,变成金砖五国。高盛公司,在中国十年,利用金砖四国,赚走了7000亿RMB,用一个概念拿走了7000亿。
从2012年起,高盛发现在中国赚钱不像10年以前,于是开始唱衰金砖五国,说今后10年,金砖国家将会走下坡路,除了中国还凑合,其他几个国家都是打酱油的,金砖国家没什么意思了。说未来10年发展最好的是另外四个国家: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叫薄荷四国。
没有文化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中国不可能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在政治上要建设一个民主国家,或者说法治国家。政治最主要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让人民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司法的公正,这是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最关键性的东西,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提出搞现代化的国家非常多,有101个国家想搞现代化,最后人均GDP过了1200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过12000美元就基本现代化了)只有15个国家。差不多90多个国家没有走下来,为什么没有走下来?有的国家是政治体制、法律体制、行政体制不健全导致国家走不下去的。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戈尔巴乔夫,苏联宪法有一条,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在通过全民公决以后都可以脱离苏维埃联邦,这是他的法律里面的一个空隙。所以叶利钦就利用了这一点,他当选了俄罗斯苏维埃的主席和俄罗斯总统后,搞俄罗斯全民公决,俄罗斯要独立。俄罗斯要独立了,苏联还有什么?苏联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把国家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在社会上要建设一个和谐中国。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面。现在这个社会矛盾比较多,社会处在转型期,改革处在攻坚期,而这个社会矛盾大量的体现就是社会建设。现在你们大家只要想一想,这个社会方面的矛盾特别多,满足了这一部分人那部分人有意见,怎么来妥善地协调这些社会矛盾,怎么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要吸取南美的巴西、智利这些国家的教训。这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比我们现在还高,但是后来不发展了。缺乏社会安全网,包括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非常大,最后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社会一动荡谁敢来投资,没有人敢投资,最后就不发展了,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3年11月19日,刘云山同志在 《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在文章中他提了一个现象,他讲到,我们国家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社会流动缓慢化的问题。这是中央领导第一次承认了社会分层的凝固、社会流动的缓慢,向上流动变得越来越慢。
在生态方面要建设一个美丽中国。过去有些地方、有些单位、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发展是靠拼能源、资源、高污染、高消耗,是以这个为代价的。河流、森林、环境、空气、生态、湿地、草原很可能是人类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延续下来的,但是我们要破坏,3天,3个月,3年就足够了。所以成本太大了,为了那一点点的GDP,空气搞坏了,森林砍伐了,湿地没有了,河流污染了,土地污染了,这种发展太得不偿失。这个发展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天、地、水、空气都在遭到破坏。天——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地——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生活垃圾、废水、有毒有害废物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局部地区水源枯竭,水源污染。空气——雾霾常现,空气污染,莫名疫病正危害着人类健康。
美国电影 《黑客帝国》感叹:“人类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哺乳动物都会本能地发展和自然的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人类并不这样。人类每到一处就拼命扩张,直到耗尽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扩张到新的地点。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与人类相似,那就是病毒。”这是极而言之。
英国 《卫报》刊登过一篇评论:19世纪的英国教会了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的美国教会了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必须教会全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英国人把人类带进了工业文明,美国人把世界引入了信息文明,中国人将把地球推向生态文明。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不坚持可持续发展,人均消费的能源都像美国人一样,人类可能需要4个地球。但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最后,在军事上要建设一个强大中国。一个国家经济上强大,并不意味着军事上强大。1894年甲午战争时,我们的GDP是日本的9倍,北洋舰队亚洲第一,结果被日本打得全军覆灭。1840年鸦片战争,我们的GDP是英国的6倍,大清王朝80万军队,打不过英军2万军队,国家很快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总之,所谓国家富强,就是要求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各个领域整体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医疗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祖国统一,并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民族振兴
中国梦缘于民族情,是民族振兴的梦,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哪个不盼望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自立、扬眉吐气?“民族振兴”,顾名思义,是 “使曾经衰落的民族再度兴盛起来”。“振兴”的目标是什么?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外有评论认为:“中国梦”是 “重返”昔日 “辉煌”,是 “恢复中国失落很久的荣耀的梦想”,是“恢复”旧日的 “中央王国”,是 “恢复中国历史上那种帝国秩序”和 “昔日的帝国地位”;有的把 “中国梦”说成是 “雪耻梦”;少数周边国家 “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属国”。
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中国梦”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大国的 “复兴盛世梦”,不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复兴就是要 ‘回复’到中华民族古代曾经有过的辉煌”。为了追寻儒家提出的 “小康”与 “大同”的美好梦想,自春秋以降的2000多年来,我们有过汉代的 “文景之治”,唐代的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的 “康乾盛世”。但古代的所谓盛世,一般是指这个朝代具有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文化繁荣等主要特征,而不是完全意义的强盛。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时期的盛世一般都无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另外,由于封建社会自身的局限性,任何一个朝代的盛世也无法达到 “小康”与 “大同”的理想境界。因此,古老的中国梦在封建帝制的时代只能成为中华民族美好的乌托邦。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要回到过去已经过时的农业文明,回到过去所谓的落日的辉煌,而是必须把中国摆放在世界新文明的坐标系里面,重新找自己的位置,只能是通过现代化来实现。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甚至更高级的文明过渡。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就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甚至更高级的社会转型。
美国著名汉学家白鲁恂称,中国是一种文明。世界对中国的期待,就是对中华文明的期待。西方基督教文明在创造人类大量财富的同时,也以其二元对立观在世界制造了冲突、隔阂与对抗,陷入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言 “创造性毁灭”怪圈。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将是开创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探索人类新文明的过程,这既是世界的期待,也是人类文明的期待。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亨廷顿,1997年写了一本书很有名,叫 《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就是从亨廷顿这本书出来的。亨廷顿在 《文明冲突》这本书当中,把世界文明划分为八种,中国文明是其中之一。他对中国文明是肯定的,当然他里面还是有倾向的,他认为这八种文明当中,最伟大的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他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文明最后发展结局是要向基督教文明靠拢,要用基督教文明来取代其他文明,我想这是做不到的。亨廷顿这个观点已经渗透到美国各界的领导人头脑中,包括美国总统、国防部长等都认为基督教文明是人类最高文明,特别是对伊斯兰文明是很不看好,认为伊斯兰文明很野蛮。而且他们都认为美国的文明就代表着基督教文明,要取代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已经渗透到美国的历任总统和国防部长当中了,他们制定的政策都反应了这种美国国民的优势。他们讲人权高于主权,实际上是胡扯的,他们就是要用基督教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这只是单相思。中东、北非为什么这么动荡不安,这跟西方领导人思想是有关系的。西方领导人不改变这个思想,这个世界不会消停。
衡量中华民族复兴通常有三个标准:一曰 “初步复兴”,即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国际事务中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参与制定者。
二曰 “全面复兴”,即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总体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建立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家。
三曰 “持续复兴”,即在实现全面复兴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保持这种繁荣和强势,昙花一现的繁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里所讲的 “人民”,既是整体的 “人民”,也是个体的 “人”,即每一个中国人。
(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幸福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自身不断获得解放、不断追求幸福梦想的历史。中国梦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以人民幸福为依归的发展。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州考察时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6]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
在民生之上,我们还要解决让老百姓活的有尊严有价值的问题。小平同志晚年说过一句话:我们总认为发展慢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一点也都不比发展慢少,甚至要复杂得多,棘手得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尊严梦的话,恐怕我们民生建设所取得重大成就会成为我们社会的掘墓人。成为执政党后,我们重视人民、阶级,不重视甚至排斥个体的人的概念。人性、人的价值、人权、人道主义等等,被看成资产阶级的东西而受到批判。在 “文化大革命”中,人的尊严、权利更是受到践踏。
(二)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未来的真正的理想社会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唯物史观。中国梦思想进一步传承了这样的思想理念,习近平把我们的民族看成是伟大的民族,把我们的人民看成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促进人民群众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把他们的需要、意志、智慧汇集到民族复兴事业中来,把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党所取得的巨大胜利,没有哪一项不是实行群众路线的结果,没有哪一件不是因为这些工作本身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要求,并且变成了广大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的结果。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和建设进程,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持久地保持高度的建设热情,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觉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和资本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阶层、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才能取得成功。
(三)中国梦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民虽然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但从来就难以共享发展的成果,从来就难以得到应有的权益。中国梦之所以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就是体现在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健全的民主法治等等。比较一下国民经济增速与居民人均收入指数会明显发现,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老百姓收入虽然也在不断提升,但后者的增长幅度远不及前者。不仅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而且城乡差距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也长期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而且事关社会的公平公正,是实现中国梦,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必须解决的问题。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就是说,不必担忧财富不多,而要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必担心人口太少,而需担心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了就显不出贫困,关系和谐了就不觉得人口少,社会安定了就不会倾覆。孔子这里所说的,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在提倡 “平均主义”,而主要是强调 “不均”会导致人们的 “不安”,进而易于引起社会的震荡,实际上是申述公平公正对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性。正是如此,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在于做大蛋糕,使人民真正富裕起来,而且在于分好蛋糕,让人民更多地享受公平正义的温暖阳光。
对此,党中央明察秋毫,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有效措施。面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数存在明显落差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面对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以及市民与农民同等待遇等问题,国家目前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及一系列惠民惠农的利好政策,正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村民与市民享受同等 “国民”待遇。面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收入落差过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严重不平衡、少数人富与多数人富矛盾尖锐等问题,不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部署要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国家还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调整已有利益格局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深化改革,为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运行机制孜孜以求。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讲:“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7]
习近平还提出了 “三个共同享有”的概念: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中国梦,才是插上理想翅膀的梦,才是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梦。
现在西方社会老说中国扔掉了美国梦中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个人的成功梦。国外有学者将 “中国梦”同 “美国梦”进行比较,认为 “美国梦”强调个人致富和成功,而 “‘中国梦’是一种集体承诺,它要求中国民众为了民族大义而做出个人牺牲”。这种看法,显然不了解 “中国梦”生长的土壤和本质属性。在中国,真正还梦于人民,让人民当家做主,让人民拥有幸福之梦,让人民能实现幸福的梦想,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人生发展的选择自由、都拥有发展的权利、都有成功努力的机会、都有权享有经过自己努力奋斗的成果,是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列强横行,租界林立,各种屈辱条约,丧权辱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挣扎,何谈 “个人梦”的实现?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有无数救国梦想,但没有正确方向,没有找到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所有梦想都破灭了,何谈 “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九十多年来,唯有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此,中国人民才先后站起来、富起来、幸福起来;从此,中国人民的梦想才拥有广阔的实现空间,才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才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也是个人梦。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才会交织成民族的 “中国梦”。近期,胡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多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阿里巴巴的马云、吉利的李书福、搜狐的张朝阳、腾讯的马化腾、汇源的朱新礼、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苏宁的张近东、新东方俞敏洪、蒙牛的牛根生……做过大队支书的习近平、做了十几年技术工作的俞正声,搞了十几年农业科研的孙政才……。
大批创业致富的企业家在演讲中说:“我赶上了好时候”;许多功成名就的明星人物在获奖时说:“感谢这个时代”。汶川大地震的受灾群众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仅仅3年时间,灾区废墟上就建起足以跨越20年的美丽新家园;千百万海外华侨华人因祖国的强大而挺起腰板,当祖国同胞遭受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倾力相助。
中国梦是一种 “国梦”和 “家梦”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国”和 “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现在有些人在谈 “中国梦”的时候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有些人说我们已经用 “中国梦”取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说这是错误的。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乃至更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崛起,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的事情、全新的探索、全新的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正因为 “崭新”,如何做到复兴而不是复古,崛起而不是威胁,中国梦必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所以,“中国梦”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个事业,中国梦打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大众版”。
“中国梦”就其实质来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今天的中国,坚持 “中国梦”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努力去实现 “中国梦”,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关系讲清楚。
三、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中国梦的实现不能脱离世界,“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各国人民都提出过自己的美好梦想。这些梦想虽不完全相同,却彼此相通。这些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提出的梦想,一方面展现出各自文化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从而使彼此的梦想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又展示出人类共同致力于推进文明发展进步的共通性。世界各国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实现梦想的路径,但最终都是追求人的平等和幸福这一终极目标。可以说,中国梦正是在与其他国家人民美好梦想的相互联系与交织中,共同构筑起美好世界的灿烂图景。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意味着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客观上必然要对当今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国际形象展现于世界舞台,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的关系,这是举世瞩目的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国内大局,也关系国际大局。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一)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表明,迄今为止的西方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通过殖民主义、发动战争和霸权主义为基本实现形式。在世界近代史上,一些大国崛起都曾伴随着对外扩张、掠夺甚至战争,他们在为自己创造荣耀和财富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基于这样的历史,西方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复兴多存狐疑,西方的学者总是质疑我们,说过去所有大国都不是和平崛起,为什么中国能够摆脱所有大国崛起的老路,能够和平崛起,能够和平发展呢?伴随中华民族的日益富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国际上有一些人对中国梦的实现心存芥蒂和疑虑,担心中国发展强大后会对别的国家构成威胁,抛出和散布 “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梦误解为 “强权梦”“扩张梦”“霸权梦”等。实际上,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曲解,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民族性格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读。
中华民族素来推崇以 “和”为导向的为人处事的观念。“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中的这句话,将和睦、和谐看作圣君明主治理国家最值得称道、最为可贵之处。《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 “人和”放在 “天时”“地利”之上的崇高位置。古代先贤认识到事物的千差万别和世界的丰富多彩,主张 “和”时并不抹杀事物各自的特点。《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肯定差异和不同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其 “和”的核心是协调不同,求同存异,寻求不同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和平共处。孔子宣扬的 “和而不同”理念,体现了对差异和不同的尊重与包容,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历经坎坷而跋涉前行的重要精神滋养。这种理念赓续数千年,一直受到国人的推崇,它在当代的最佳表述,就是费孝通所说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种理念和立场,与某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有意或无意地实施具有精神殖民色彩的文化霸权实有霄壤之别。
美国及西方社会更多信奉 “竞争哲学”乃至弱肉强食的 “丛林法则”,中华民族则更多推举 “和为贵”思想与宽厚中和的 “中庸之道”。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美国及西方文化基因的显著差异之处。西汉张骞两次率队出使西域、明朝郑和七次带领庞大船队远游西洋,为什么丝毫没有侵占别国土地、掠夺别国财富,而是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君子人格向来鄙视和不屑于不择手段的巧取豪夺。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访问蒙古国时发表演讲时所说:“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居于世界强盛地位,却从未称霸,而是近睦远交,协和万邦,主张四海一家,共同发展。中华民族血液中缺少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文化基因,绝不认同 “国强必霸”的逻辑。不论从文化传统看,还是从现实作为看,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又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携手发展的和平梦。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协和万邦”的优良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民族绝不愿意把牺牲其他民族利益作为自己复兴的代价。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近代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中国人民对于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国领导人一再强调,中国人民不接受 “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美国 《赫芬顿邮报》子报 《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 “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所谓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战争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王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习近平强调避免陷入 “修昔底德陷阱”,对西方大国犹如醍醐灌顶。中国经济、军事崛起的速度之飞快、规模之宏大,令美欧和亚洲国家 (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目不暇接,深感意外,既无法阻止,也不可抗拒,又难以适应,因而产生危机感,民族心理受挫感;从经济、政治、安全到心理、自尊都感觉受到强大崛起的 “中国威胁”。尤其美国举国上下都强烈意识到崛起的中国正在赶上,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超越美国,严重威胁美国的全球利益,激烈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于是乎大造 “中国威胁”“中国恐惧”的国际舆论,借以孤立中国、遏制中国。随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崛起,所谓的 “中国威胁论”便不断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来,表示出外国对于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其本国的利益,即试图通过这种舆论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中国。这种自陷 “修昔底德陷阱”的心态,是十分荒谬的。习近平强调避免陷入 “修昔底德陷阱”,既昭示了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指出了西方大国应抛弃二元对立观,避免在世界制造冲突、隔阂和对抗,导致两败俱伤,而要走和平共荣的道路。西方大国更应反思历史,接纳中国,适当做出调整和让步,若针锋相对则难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中国梦是透明的,中国梦坚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梦不争霸,不称霸,不搞海外殖民,不对外掠夺,不搞军备竞赛,不输出社会制度,不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不发动侵略战争,不搞军事冒险主义,不对外转嫁危机;中国梦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建设;中国梦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梦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梦坚守的国际战略观是对国际关系史的重大创新:第一,打破了历史上 “国强争霸”“国强必霸”“国强对抗”的历史定律,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二,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固守 “两个平行市场”的藩篱,开创了当代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新境界。第三,打破了冷战时期结盟对抗、你输我赢、生死搏斗、“零和博弈”的敌友关系,开辟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境界。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赢得良好国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良好的国际环境只有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赢得。在我们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任何民族都无法再走那种靠奉行弱肉强食达到崛起的老路;相反,只有坚持和平发展,与世为善、以邻为伴,才能为自身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我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我国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和睦相处,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才能得到邻国支持和他国信任。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赢得广泛道义支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在于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落脚点,在于既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通过自己的和平发展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发展。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从而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道义支持。有了广泛的道义支持,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有良好的外部舆论和精神支撑。
(二)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与世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心一意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不仅如此,中国坚持合作共赢,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今后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十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五亿人次,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商机。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会放弃自身的正当权益,也绝不会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事实上,只有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所有国家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国与国之间才能真正实现和平相处。中国在实现自己美好梦想的过程中,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发展看成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始终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的发展,注定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会使中国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2日。
[2] 《学习时报》,2013年4月8日。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页。
[4] 同上书,第3-4页。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