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首先倡导、已被全世界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其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为了营造和平环境长期坚持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相处在主权、安全、独立、平等及互惠方面的诉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首先倡导、已被全世界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其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中印两国在北京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谈判一开始,周恩来就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32] 1954年,这五项原则正式写入谈判达成的文件中。当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的联合公报中均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共识。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惠”后来改成了“平等互利”。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缅甸客人时指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33]。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为了营造和平环境长期坚持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相处在主权、安全、独立、平等及互惠方面的诉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后来,这五项原则被写进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的宣言的决议书中,成为以和平方式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