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从懂事起就天天感受着社会的各方面变革——对外开放、公私合营、自由竞争、全球合作等;生活在自己奋斗的社会——自主上学、自我调整、自主择业、自由发展等。新的成长氛围和生活环境,铸就了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思想特点:思想解放而活跃,求实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知识获取量大,信息来源广。对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大学生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在思想上也产生了许多困惑,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充塞着人的头脑,大学生自己的知识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职业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和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专业教育由此获得迅速发展。它确实与高度运行的经济社会非常切合,并形成推波助澜之势,但经过长期的顺利发展之后,专业教育的诸多弊病与后遗症也暴露无遗,如学生们缺乏基本的人文知识、大局观意识不强等。这些都促使我们去重新思考,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自由的”还是“有用的”?其性质应该是“通识的”还是“专业的”,其内容应该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其课程应该是“选修的”还是“必修的”?
诚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离不开专业人才,而大学生是未来科技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等。现代教育,从其根本目标上说,绝不仅仅是要培养具有某种专长的“专才”,而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教养的“现代人”。深厚的人文教养,应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尤其是在理工科大学,人文氛围相对较弱,学生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其改变的根本途径还是把科学与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如杨叔子院士曾深刻地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而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1]或如康德所说的:“一个人可能得到了很好的自然性的培养,可能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好的教化,但在道德上却没有培养好,这样他就仍然是一个恶劣的被造物。”[2]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不是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时尚性的,而是精神性、智慧性的,它试图解决的不是“头脑”问题而是“心灵”问题,人文知识性的东西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层次上,其价值才能得以复活,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不是“讲学”,而是“讲理”。哲学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哲学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正如黑格尔所言:“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3]哲学,它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哲学的智慧在于感悟。哲学素养,是通过对哲学知识的掌握、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素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人在其中体现出的哲学素养是最核心的内容。
哲学素质是指人在具备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之后,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统帅和指导的作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机整体,如思想政治素质、人格素质、专业素质等,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哲学素质。首先,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哲学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世界观”基础,这是因为哲学能够使人确立“高瞻的视点”,能够使人形成博大的“境界感”,让人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观世界”,进而能够培养大学生远大的政治眼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政治道德;其次,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格素质,哲学能够使人不断地追问人生,哲学能够激发人爱智的激情,哲学能够培养人执着专注的意志;最后,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哲学素质是专业素质提高的思维基础,这是因为哲学的功能在于“无用之大用”,其批判和反思的思维方式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坚实的思维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