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对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思维方式的转换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方法和观念活动,人们都是面对同一个世界,但是不同的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认识活动能否达到目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的人被旧的思维方式所束缚,不能及时地调整思维方式,有的科学家因而错过了获得科学发现的极好机会,有的政治家顽固地坚持已经过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观念,不仅不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终还被历史所淘汰、所否定。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历史,都在证明一切进步都是思维方式的进步,只有及时地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转换思维方式,才能走在社会历史的前头,成为社会进步的引领者。
不管思维方式的内容和特征如何不同,它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定的社会形态在认识活动中的反映,是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反映。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时代的文化观念会影响人们的心理习惯、情感因素,决定了一定时代人们的认知能力和习惯。可以说,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的认识水平和习惯的表征,它又通过一定时代的哲学思维而表现出来,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因此通过一定时代的思维方式了解一个时代的哲学研究的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思维方式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有时候或者高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或者落后于当时的社会形态,但在整体上都是该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内容在人们精神活动中的内化和表现。思维方式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时候在社会条件还表现的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思维方式已经在旧的基础上提升了,赋予了新的内容,打开了思维活动的新的领域,使思维方式先于社会实践而进入到新的更高级的阶段,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是思维方式超前性的表现;有时候当社会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活动的内容已经被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但是,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旧的水平上,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变成了社会发展的阻力,思维方式的变换一般来说往往落后于社会现实,当社会发展已经进步到更高层次的时候,思维方式可能还处于原来的、过时的社会水平上,这时候思维方式不是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是约束着人的思维方法,使人的思维固守在旧的思维方式的习惯中,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阻碍力量,这是思维方式的滞后性。
思维方式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行为和处事的方式,比如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不能不说要受到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或者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都能够看到有的民族由于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或者较早地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因而迅速地引起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变化,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有的民族由于在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转型的迟滞性,新的思维方式不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在客观上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观念,束缚了社会进步,阻碍了社会发展。从哲学发展的历史中,不论是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从中国的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今天的社会现实,都充分的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由此可以看到,一定的思维方式的时代性和它的内涵与特定社会的发展的水平、人们的观念、社会心理素质都是有着直接关系的。特定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将成为这一时代影响人们社会观念和心理活动的主导的思维方式,同时,一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形成之后,也必然导致社会向着与这种思维方式相符合的方向发展。这其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象性关系。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和社会的关系之间决定性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以现代的、先进的思想观念武装起来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成为引领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主体,而决定人的取向的则是思维方式。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影响和决定着一定的思维方式的产生和作用,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又会改变人们的社会心理、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以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心理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又决定人们的社会产生活动,从而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思维方式不断的认识、了解、把握和评价着客体对象,进而调整主体的活动方式。
哲学思维方式作为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表现了一定时代和社会的本质,是现实生活在精神活动中的体现,人们只有改变了看待世界和事物的哲学思维方式,就能成为变革社会的精神动力。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们用先进的哲学思维为指导。可以说,没有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没有人的观念的转换;没有人的观念的转换,就不可能推进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当然,改变一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时代的思维方式已经固化为时代的观念,改变思维方式是一个长久的任务。近代西方历史上,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也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期,由于传统的、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民中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封闭性、保守型、求同性、依赖性等等旧的观念还常常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哲学思维方式通过一个民族中稳定的、深层的文化活动表现出来,它一旦形成后,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定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成为决定和影响人们活动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虽然具有丰富可贵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哲学思维方式,但是在长期的、封闭的封建社会中也积累和保存了很多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素质。转换思维方式,尤其是民族的哲学思维方式,必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具有求实性、开放性、创造性、多样性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任务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其中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维方式水平。今天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我国社会的发展,没有以思维方式为内容的精神文明的推动是不行的。
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了解它的形成和存在的条件和特点,明确其运作的内在机制、程式,自觉的掌握思维方式的社会功能,使其有效地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变化,及时引进和转变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推进社会进步都是及其重要的。通过对思维方式的了解,通过揭示思维运动的内在规则和规律,达到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有机协调,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变化,使人们看到,思维方式是一个有多种复杂因素组成的观念活动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社会中,由于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时候又有着明显的差别,因而需要改变社会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对思维方式的要求和形式作出必要的及时的符合历史条件的转换,从而使人们能自觉地、有目的地把思维方式作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就思维方式自身而言,了解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了解思维活动运动的内在规律性,把握哲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和形式的转换,就能够不断地促进主体思维方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增强社会主体运用思维方式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有效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提高哲学思维方式对社会和人的活动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