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第十五支部 王成瑞
摘要: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批判性”,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反思辩证法,也就是批判辩证法,才可能不断认识辩证法。辩证法是东西方人类共有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角度,结合20世纪至今的科学实践,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点上,按照唯物辩证法精神,对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运动和发展、量变和质变、形而上学等方面的一些近似定论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事物联系形式的非局域性、辩证地把握事物发展整体趋势上升和下降的两面、事物在空间排列上的变化存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可能、对形而上学重新定义的新观点。
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批判性”,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对辩证法本身是否可以反思,这不是一个问题,关键是能否看到辩证法的本质。反思辩证法,也就是批判辩证法,才可能不断认识辩证法,推进辩证法,这是哲学上的真命题。恩格斯说,思维作为人类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类以概念为中介的认识活动,需要自觉的“发展与锻炼”。列宁说“存在着客观意义的概念辩证法和认识辩证法”,认识辩证法是主观的思维,应与客观的概念辩证法相一致,这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当今时代科学昌明,科学新发明、新发现不断涌现,这使得我们可以对辩证法进行更多的思考。
回顾对辩证法的研究历史,在马克思以前,按恩格斯的说法,“辩证法直到今天也只有两位思想家曾做过较仔细的研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这里面忽视了中国传统哲学对辩证法所做的探讨和贡献。黑格尔在其《哲学史演讲录》中说:“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但无论他们文化上的声名如何大、典籍的数量如何多,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就都大为减低了。”并不无偏见地指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造成西方学界对中国传统哲学误解的根源,可能是文化的差异性,特别是语言文字的障碍。在看过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中对中国哲学的表述后,作为一名中国人,也深感黑格尔没有真正读懂中国诸如《易经》《道德经》等典籍。
《易经》自古被冠以中国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站在当今科学高度发达的历史位置上,批判性地剥去神秘主义的外衣看《易经》,其中包含着深邃的辩证法思想。本文试以《易经》为主的传统哲学思想,结合当今的自然科学与社会实践,对辩证法发展的最高形态——唯物辩证法的一些方面加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