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形而上学

关于形而上学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形而上学,原本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被视为“第一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它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其一,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是哲学的基本法则,它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等,研究的是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学问。“形而上学”作为哲学概念,表意不够准确,极易使人顾此失彼。

我们还要考察一下辩证法的对立面,也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习惯上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原本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被视为“第一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它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好像就是通过推理和逻辑去研究“黑匣子”,应该是一个中性词。

形而上,语出《易经》系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道,这是超于有形的、具体的物质世界之上的无形的、抽象的、一般的、规律性的本体;形而下,则是有形的(并非仅限看得见、摸得着,如电磁波等)、具体的物质世界。西方哲学上所谓“形而上学”的本意,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该著作是亚里士多德死后200多年由安德罗尼柯把他专讲事物本质、灵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编辑成册,排在研究事物具体形态变化的《物理学》一书之后,并名之为《物理学之后诸卷》。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根据“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翻译而来。

现在形而上学的含义,粗分有二、细分有三。

其一,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是哲学的基本法则,它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等,研究的是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学问。笔者认为,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历史地看,按照存在和思维关系分类,“形而上学”可再一分为二:一是唯物的形而上学,二是唯心的形而上学。

其二,在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定义中,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即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作为哲学概念,表意不够准确,极易使人顾此失彼。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哲学上的中文翻译更应坚持信、达、雅,切不可图简单省事,迁就了之。笔者认为,对“第一哲学”中唯物的方向,叫形而上学更为贴切,对“第一哲学”中唯心的方向,不妨按严复的翻译叫“玄学”更直白;对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相对的提法,笔者认为叫“僵化偏执论”更为直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思想极其丰富,是人类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后世子孙,我们万不可言必称西方,妄自菲薄。孔子推崇“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涵盖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并指出“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非常推崇易经的哲学,在他创立二进制算术后,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发表,直到后来研究“易”,发现了二进制数与易图符号的一致性,才使他下决心立即发表二进制算术论文。今天,我们对照现代科技进步成果,经常会对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哲学产生更多的新认识,同样,用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哲学考察现代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也经常会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是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与我们工作实践关联度最大的思想武器。从传统哲学角度研究、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意,是唯物辩证法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作者为中央610办公室二局一处处长)

参考文献:

[1]孙小礼.关于莱布尼茨的一个误传与他对中国易图的解释和猜想[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52~5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孙正聿.哲学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