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配社会主流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配社会主流价值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塑造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作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是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纪律,保护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塑造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作用。同时,要辩证认识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既发挥其对于价值观的正向效应,也要超越其负向效应,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系统。

1.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对道德人心具有“二重性”影响。市场经济遵循商品自由流通和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总是向利润最优的地方流动,投资讲究回报率最大化,这就是“效率”观念;交易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经济身份以外的特殊地位压迫或驱使对方接受不等价、不公平的交换,否则交易就无法进行,这就是“平等”观念;商品和资本在各个地区自由流通,必须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保护,这就是“自由”观念;交易必须依照契约和规则进行,并且最好使之固定下来,这就是“法治”观念。这些价值观,对于封建的、特权的、专制的秩序,无一不是颠覆性的,无一不促进了社会文明。但是,资本、利益、交换等观念的强化,对于人的道德良知也产生了物化和异化。马克思十分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价值观:“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价值交换,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3]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遵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要强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价值观上彰显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莫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是核心价值。“生活在一个有私有产权的社会,这将鼓励一种将自我放在首位的意识。”[4]因此,资产阶级强调尊重个人的权益与自由,突出个人主义哲学,价值观的出发点是个体的价值追求。我国国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源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有利于把社会财富集中在国家和人民手中,保障社会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鼓励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共生共荣,促进新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也是通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纪律,保护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3.精神文明建设是塑造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他“南方讲话”时,说:“广东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赶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它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市民创建等,本质上都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防止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泛滥,拒绝唯利是图、不讲道义、精神空虚,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