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现象学的特有思维方式——“概念使对象可能”,把范畴作为经验在形式方面进行联结的先在条件。一切作为认识质料的现象,在我们心灵里经过依据范畴做出的综合,最终建构为具有客观性的经验知识。在前面几章里,我们一再提到,由于康德把客观性的条件归于主体的统觉能力与主观性的范畴,因而如何对这方面的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论证,得出比较完善的理论,就成为康德所考虑的中心点之一;并且我们也看到,以真理标准的形式性为考虑问题的基础,康德在《导论》中提出客观性与普遍必然性为等价概念的看法,更趋彻底地从知识的形式方面来解决客观性问题。下面我们要分析的是,与这一形式主义的立场相联系,康德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符号学思想,其中主要有范畴的“先验语法”学说,知识的交流理论,以及在他们“图式”说里蕴含的语义学思想。
康德这些符号学思想,是以广义的“符号”概念为基础的。他把符号分为三类:约定的(人为的)符号,自然的符号和异样的符号。第一类符号又包括如下八种。1.表情的符号;2.文字的符号(字母、标点符号等);3.音乐符号;4.数字符号;5.等级符号,如徽章等;6.职务符号,如制服等;7.荣誉符号,如勋带等;8.耻辱符号,如烙印等。
第二类符号——自然符号,康德按照被标记的事物的符号关系,把它们分为三种:1.演证的关系;2.纪念的关系;3.预测的关系。风信旗指示着风,烟标志着火等等,这些是演证的关系。坟墓与陵园是对死者纪念的符号。为考古学提供证据的贝壳层,风化化石等,这些也是纪念的符号。至于以当前的事物作为预测未来物的根据,那属于预测的符号。如医生以长期的经验为基础,能预测出某些疾病的康复情况。
第三类符号——异样的符号,如掠过高空的光球,以及北极光,日蚀,月蚀等有违事物本性的事件。(1)
把如此广泛的事物皆列入“符号”之列,康德可说是比恩斯特·卡西勒、苏珊·朗格更早的泛符号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