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民主主义论的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的启示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地位,学界共识就是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新民主主义论》就是一次全面的对中国的自我检视与反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与颠峰之作。《新民主主义论》的重大意义在理论上表现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在实践上,主要体现为对中国前途命运的科学回答。

(原著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韩立红

为了跳出“闷葫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中国前途命运的科学回答

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要有自己的旗帜和话语权

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发展

搞建设、搞改革要有整体性思维

《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读《新民主主义论》这篇经典,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它给予我们的跨越时空的启示。虽然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自己的文章是粗枝大叶的东西,是开台锣鼓,实际上,《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纲领性文件。首先,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这篇经典文献的写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1940年,是全民族抗战的关键时期。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的民族大义,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大局出发,作了重大政策方面的调整,积极主动地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举起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大旗帜。中国共产党公开承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并且明确表示“拥护蒋委员长,拥护国民政府,拥护国共合作”。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意图进一步显现,一意孤行地推行防共、限共、溶共、反共、剿共的方针,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反革命滥调,散布政治专制、文化专制和民族投降的谬论。所以,文中一开始就指出“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1)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旗帜鲜明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那就是要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建立一个新中国。

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的正是一些错误思想,《新民主主义论》边立边破,对当时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因此,也是论战的结晶。文章主要对资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左”倾空谈主义、顽固派进行了批判与驳斥。针对中国走资产阶级专政道路的主张,毛泽东指出,依国际环境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现在的国际环境,从基本上说来,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环境,是资本主义向下没落,社会主义向上生长的环境。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其次,是社会主义不允许。”(2)依国内环境说,“中国资产阶级应该获得了必要的教训。”(3)在驳“左”倾空谈主义时,毛泽东指出,不走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道路,是否就可以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路呢?也不可能。现在是革命的第一步,将来要发展到第二步,发展到社会主义。所以,不能混淆这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提倡所谓“一次革命论”,以三民主义包举一切,用来反对共产主义存在的理由。所谓顽固派,主要指资产阶级顽固派。顽固派声称,三民主义可以满足中国现在和将来的一切要求。它的实现,中国便不需要社会主义了,从而组织一个党来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事也就不必要了。要求收起“共产主义”。毛泽东批判这种资产阶级专制主义是毫无常识的,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4)“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主义比较起来,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5)相同部分主要是两个主义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上的基本纲领。不同部分则表现为: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不相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相同、宇宙观的不同、革命的彻底性的不同。忽视了这种差别,无疑是非常错误的。(6)

《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地位,学界共识就是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把目光投向西方,试图从西方找到拯救中国的良方,但是,先生不但不帮助“学生”,而且还不断地打“学生”、欺负“学生”。《新民主主义论》科学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其实,它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是针对“西化”而言的“中国化”,是真正把目光转回到中国历史与现实自身的中国化。从“师夷长技以制夷”“效仿明治维新”到引进“德先生”“赛先生”,再到“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总之,我们的眼睛一直是向外的,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搞革命,不能脱离中国本国的国情,指导思想、革命道路,都必须要根据中国自身的情况,这是中国化最深刻的要求与根基。《新民主主义论》就是一次全面的对中国的自我检视与反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与颠峰之作。相对于之前,主要是在哲学层面、认识论、思想路线方面的中国化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依托建立起的完整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新民主主义论》的重大意义在理论上表现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在实践上,主要体现为对中国前途命运的科学回答。《新民主主义论》的产生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当时现实的中国、历史的中国的国情的分析,从而对中国前途命运进行思考的结晶。

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全面系统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从1939年底到1940年初,毛泽东在进一步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接连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说明。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不仅仅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我们现在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因循守旧的老路,新民主主义道路就是老路中的一条,有些人就认为,新民主主义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重要创新,但是,结束得太早了,可以再搞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当然,我们是不能走这条老路的,因为,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被彻底否定,一切得推倒重来。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可见,《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影响巨大而深远,至今还被人不断提起并怀念;另一方面也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弄明白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原理与方法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原文精要。

《新民主主义论》共15个部分,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1—2),开宗明义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目标。第二部分(3—4),分析了国情与世情。第三部分(5—6)和第五部分(11—15),论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第四部分(7—10),通过对错误观点的驳斥,证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正确。

文章在第二部分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7)与开头相呼应的是文章的结尾处,再次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8)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确定的方向和目标。

《新民主主义论》既是革命论,又体现了建设论,它阐述了建设新中国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大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第一,认为经济、政治、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第二部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9)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在接下来的第三部分《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又进一步论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10)“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1)由此,他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是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集中的表现。”(12)“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根据。”“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13)第二,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政治主要表现在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国体指“政权的阶级性”(14);“政体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这就是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就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15)第三,所谓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16)“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17)“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谁要是敢于违反这个方向,他就一定达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头的。”(18)第四,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鉴于《新民主主义论》用了五节的篇幅专门谈文化问题,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论》也是一篇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所以在这里,把文化单列出来。在第十四部分《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的结尾处,文章指出,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

第一,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19)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一方面,要“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20)。另一方面,要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

第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21)当前,我们在传统文化现代化、时代化方面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时有抬头,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够。而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与本国实际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经济、企业管理还是在社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效果,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也是民主的,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22)这个原理就是我们今天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依据。文化软实力建设在革命年代,主要任务是战斗的武器,是为了凝聚人民,打倒敌人,在建设年代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条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是血肉,政治是骨骼,文化是灵魂。一个民族往往兴在经济,败在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这也正是今天许多理论工作者特别重视《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的重要原因。

把这一个原理放在后面,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它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他一切理论创新都是以这个原理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质和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新民主主义论》正是根据实事求是这条红线而展开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理论成果。

第一,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步骤和任务。毛泽东在“中国的历史特点”一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变化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出“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但“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23)并指出,“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24)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战略与步骤:“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25)“现在的革命是第一步,将来要发展到第二步,发展到社会主义,中国也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但是现在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有些恶意的宣传家,故意混淆这两个不同革命的阶段,提倡所谓‘一次革命论’,用以证明什么革命都包举在三民主义里面了,共产主义就失了存在的理由;用这种‘理论’起劲地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反对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其目的,是想根本消灭任何革命,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性,反对抗日的彻底性,而为投降日寇准备舆论。”(26)这种错误论调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没有客观地分析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只是从主观上“反共”的立场出发。毛泽东的这种分析正是对“一次革命论”错误论调的强力反驳。

第二,实事求是地正确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把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作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志。以五四为标志,之前的民主革命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的民主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政治状况,以及由此决定的各阶级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在今日,谁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施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27)他指出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权只能由无产阶级来掌握。这是因为,其一,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身而二任(即:一方面是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是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的两面性,所以,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无产阶级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其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且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其三,无产阶级有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的纲领,并且进行了土地革命。

经典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是恒久的,它给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让人们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旗帜标明一个政党的主张,话语权则是让民众认同、拥护、追随自己的主张。《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中国革命者在认清国情、探寻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方面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它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旗帜,再也不需要搬用苏维埃革命的旗帜,也不必借用三民主义的旗帜了,当然,它不但树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旗帜,而且,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权,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语体系的正式形成。

首先,今天看来,为什么说旗帜、道路问题这么重要呢,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选择的道路,就是她带领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标志,在统一的理论思想旗帜之下,才能够形成凝聚人心的力量。旗帜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凝聚人心、汇聚共识。新民主主义的旗帜是我们曾经的旗帜,我们现在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面旗帜引导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面旗帜、这条道路是我们党历经磨难、深入思索找到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坚持。理论建党、理论立党、理论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今天重读《新民主主义论》,对于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再看看话语权的问题。后现代思想家福柯认为,在社会中,人与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话语关系,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脱离话语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话语意味着某个社会团体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将自己理解的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说服其他团体赞同其观点,并确立其社会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则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谈到话语权建设,他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掌握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即政权;第二,掌握作为精神和道德领导的意识形态,即文化领导权。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政权与话语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话语权对于一个执政的政党而言,意义的重要性就自不必言了。

透过《新民主主义论》看得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史情、国情、世情、党情,围绕中国革命问题,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构建起了影响巨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上成熟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所确立的这种话语体系是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不但使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话语权,也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话语方式。

话语权依赖于话语体系,建构话语体系,是为了获取话语权。所谓话语权,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当然,发言了,还得有人听,能产生影响,才是真正的话语权,如果自说自话,自言自语,那不是真正的话语权。所以说,话语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建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准确把握了中国国情,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要成果。这一话语体系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转化,不但使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较量中取得了话语权,而且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也为今天构建中国建设话语权提供了范例与指引。

所以,话语权实际就是说话权和舆论控制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提炼和阐明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为了不落入外国人设置的话语陷阱,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模式,应制定中国的标准,最终确立国际阵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但在话语权方面却出现了古必称希腊,言必称西方之类的不加批评地使用西方话语的现象,这值得我们反思,也是现在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加强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原因。加强中国话语权建设就是要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那么,中国话语权怎样才能被国际社会接受呢?

第一,加强哲学话语权建设。哲学话语权是国家话语权的基础,在中国,要建构融合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哲学话语权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要把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与学术研究方面的考虑既相互结合,又相对分离、独立、区别,建构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权。

第二,我们的话语权建设必须要能够吸引人、说服人、影响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我们以前用的是革命时代的话语权,比如阶级、斗争、革命、专政、打倒等词语,而现在,这些范畴正在被阶层、和谐、合作、竞争、共赢、治理、善治等所代替,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学术研究也要及时跟进,实现话语方式转换,要运用当代群众能接受、富有时代感、能引起群众共鸣的话语方式。

第三,话语传播方式要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沟通转换。目前是一个传播权力中心日益多元的时代,体制外的新意见领袖纷纷发声,国家和政府原来的居高临下、道德说教式的话语灌输体系的优势不再。随着多元化、民主化浪潮的兴起,树立平等、多元沟通意识,开发出更便于民众理解、接受的新的话语范式,加强话语魅力和吸引力,是我们党的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方式。

第四,在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方面下功夫。话语权包括说话算数、话语有影响力、经验模式被认可、有规则制定权等,这些权力的核心就是价值观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增长之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价值观:爱好和平、力求和谐,把公正、责任置于利益与好处之上。近年来,我们又提出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在防止西方价值观对我们的渗透,更是在确立我们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是话语权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话语权建设的价值指导。

第五,在广泛的意义上讲,文艺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方面。提起美国,人们就会想到美国的三个标志性关键词:美元、航母、好莱坞,美元代表美国的经济实力,航母代表美国的军事实力,好莱坞的大片就是负责输出美国价值观的,这就是美国的软实力。而中国现在还缺乏输出中国价值观的有效文化载体。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输出个人英雄主义、未来主义等美国价值观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观照我们中国,我们还存在着如何发展繁荣当代中国文艺工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是,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粗制滥造、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质量和社会效益,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所以,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应当坚持“双百、双为”方针,端正思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市场效益为追求。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未来题材,还是传统题材,都必须拒绝粗制滥造,拒绝低俗、媚俗、粗俗,生产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生产出高品质的精神食粮,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满足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品位,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是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作用是在不断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列主义,是列宁化的、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对的,但具体怎么走,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由于思想理论的不成熟,走了许多弯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罢工、起义,虽然有影响,但遭到镇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认真反思,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新民主主义论》指出,“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28)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是寻找道路,还是制定中国发展的纲领,包括现在制定政策方针,都要立足于对中国国情的透彻了解与科学认识,这是《新民主主义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新民主主义是从本国国情出发,不是照搬俄国革命模式。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的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的失败,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多次出现的各种右的、左的错误路线,究其原因,根本地讲,都是忽视了中国国情,把外国理论、外国模式原封不动地进口到中国来,亦步亦趋,先是学习老师,以西为师,但是先生总是欺负学生,后来,十月革命之后,以俄为师,大的原则是对的,就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但俄国是一个封建军事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产业工人的数量较多,当时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没有认识到中国与俄国在国情方面的不同,所以照搬了“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结果使中国革命力量遭受到损失。后来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批判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研究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才找到了属于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二,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毛泽东极端重视研究国情,他也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他早年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作斗争,就是为了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历史也证明了,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很好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国情结合了起来,反之,我们国家所经历挫折的原因,也在于离开了对中国国情的具体深入分析。近代以后,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包括最初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对于国情的全面认识,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国传统的正确认识上,传统其实是国情的一部分。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作为由过去所形成的一个有机体,民族与其他有机体一样,只有通过逐渐地继承和积累才能缓慢地发生变化。”“正是传统在支配人们的行为。当人们形成一个群体时,这种支配作用会更加明显。虽然群体可以轻易让传统发生变化……这仅仅只是造成一些称谓和形式的变化。”(29)这就意味着,一个民族,要完全摆脱传统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这四个讲清楚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理解中国传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国情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就表现为对现实社会状态的客观认识与分析。现实是由传统发展演化而来的,如果说传统是国情的外延的话,那么,现实可以说是国情的内涵与核心,所以,对于国情的认识,更体现为对于中国现实的客观分析,现实是国情的核心。比如我们现在讲民主,民主是个好东西,没有人否认,但具体到当前的中国来讲,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民主形式,那就必须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决定,协商民主的形式,就比较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需要,而竞争性民主只能作为一种协商民主的一种补充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其实,世界各国,他们的民主形式也都是不尽相同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脱胎于英国、欧洲文明,但却实行两党制,这就说明,各国的制度是由各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冬奥会上讲的那样: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最清楚,一个国家的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也是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明政治的道路,因为,我们不能想象突然就飞来一座政治上的飞来峰。我们只有结合当前中国的现实状况,具体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点、具体分析当前新常态的具体特点、具体分析当前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一个政党要解决国家的问题,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认识了解国情,只有在客观准确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路线。一个领导干部要解决本地的问题,也需要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了解国情、社情、党情、世情变化的重要方法就是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把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行动,上升到政策层面,再到群众中去深入落实下去。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个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里只看文件或材料,了解到的只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情况,但是,群众真正的生活状况、群众的愿望、群众的心理,只有深入到实践中,才能了解得到。所以,正确的调查研究就是要解决亲自调查与看材料报告做间接调查的关系。

第三,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一个一个搬过来,而是要找到它的实质与精髓。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脉相承,这个脉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他自己就是抓住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最关键的两个原则,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照辩证法办事,才有他领导风格的举重若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思想中,更是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体现出高深的哲学底蕴。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是渔,而不是鱼,但是,这个渔,不是随便谁都能掌握得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工具使用,而没有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那是不能成功的。就像有一位副局长问记者:“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这说明,他没有认识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所以才讲出了这样让老百姓失望的雷人官语。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重要的是还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文章,吃透两头,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认真研讨经典、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功夫,就不可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不能成为明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意,就难以把理论运用于对实践的指导。

《新民主主义论》是新民主主义的纲领,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其中阐发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今天协调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在当前,我们要确立整体性思维、总体性思维,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协调推进,才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针对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形提出来的,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邓小平同志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又提出来了两手抓思想,强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防止腐败,包括纠正不正之风……这一系列著名的两手抓思想就标志着我们党在改革、建设方面是有系统论、整体论思想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说明,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搞经济改革的单兵突进,已经不行了,像在不同的阶段,单独强调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也不行了。比如,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需要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向市场放权,同时也要增加社会活力,就要向社会放权。而且,当今的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的问题,往往既是经济发展转型问题,也涉及到政府监管体制问题,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正,更影响了民众民生的幸福指数,可以说是集多种领域的问题于一身,所以,我们进行的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重视经济治理,到后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进入新世纪以后,又逐渐重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就是由原来的重视各领域的治理,现在逐渐认识到,必须树立总体性思想、系统性思想,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才能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2页。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页。

(3)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0页。

(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

(5)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7页。

(6)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8页。

(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1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4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4页。

(1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页。

(13)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1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15)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16)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页。

(1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页。

(1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679页。

(1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2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2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2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23)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4~665页。

(2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5页。

(25)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5页。

(26)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3~634页。

(2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页。

(2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29)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