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先验转向及先验主体
许多人认为,胡塞尔现象学从《逻辑研究》时期的观念自在论转向《观念》Ⅰ的先验观念论,从“面对事物本身”到先验主体意向性构造世界,是对《逻辑研究》所批驳的心理主义的回复。甚至认为从《逻辑研究》第1卷的“纯粹逻辑导论”到《逻辑研究》第2卷关于心理分析的六个研究也包含着这种向心理主义的回复。于是胡塞尔思想的发展似乎形成了一个从心理主体出发到观念实在论然后又回复到心理主体的马鞍式的发展轨迹。海德格尔认为《逻辑研究》第2卷在进行心理描述的分析中,“胡塞尔又回到了恰恰是他原先所反驳的心理主义立场上去”[1]。“施皮格伯格提出所谓的螺旋理论……他认为,胡塞尔在《算术哲学》中对主观现象进行了描述。而作为一种反应,他在纯粹逻辑导论中提出了一种客观性的纯粹逻辑。后来他又转向了作为客观观念之来源的主体。”[2]事实上,当胡塞尔转向主观求索的先验现象学后,他的大部分追随者离他而去。这似乎意味着先验转向与本质现象学的观念自在论完全背道而驰,意味着胡塞尔的思想发展反复无定因而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贯性。而在我看来,先验转向是继观念自在论之后克服主观心理任意性和唯我性的进一步努力,尽管迈向先验现象学之路艰辛而又漫长,它却是胡塞尔思想中合乎逻辑的必然步骤。
由主体自我的心理表象到语言观念及逻辑结构的自在呈现的转移是西方哲学从近代认识论到现代语言学转向的实质内容所在。西方哲学史上以自我为最高原则的感觉论无一不最终发展成以理念为其最高原则的观念论,而胡塞尔的先验转向则恰恰是由观念论转向先验唯心论,这似乎与当代西方哲学淡化主体的总体趋势相背离,本章试图说明这种背离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超越,这种先验观念论是胡塞尔试图将主体自我学的内在直观明证性与观念自在论的普遍必然性进行综合统一的一次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