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题分析在之中的任务

专题分析在之中的任务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海德格尔提醒读者,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已经将这个存在者的基本状况——在世存在作为引导的主题。现在他要转到解释在之中的现象上来了。无疑,在这些方面有尚未完成的任务。这涉及海德格尔此在概念最根本的规定,这就是此在是事物和真理展示的空间。“被分裂”的意思是,它不再是“之间”,即存在者得以向此在展示的意义域了。这表明此在本身是开放的。

第二十八节 专题分析在之中的任务

这一节作为第五章的第一节照例是交代这一章所要处理的问题。首先,海德格尔提醒读者,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已经将这个存在者的基本状况——在世存在作为引导的主题。它的首要目标就是从现象上发掘出此在存在统一的源始结构,它的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和方式可以根据这种结构在存在论上得到确定。到目前为止,海德格尔对在世存在现象的特征描述是针对世界的结构要素,和对这个存在者在其日常状态中是谁的问题的回答。但这并不是说一点也没有涉及此在本身的存在特征,海德格尔在最初勾勒准备性的此在的基础分析的任务时,已经预先提到了在之中存在本身,并且通过认识世界的具体模式来说明它。

海德格尔说,他之所以先把这个此在的结构要素提了出来,目的是要从一开始就始终着眼于结构整体来分析个别要素,防止统一的现象分崩离析。现在他要转到解释在之中的现象上来了。在之中是此在的生存论现象,通过更深入地对在之中现象的研究,海德格尔不仅要从现象学上重新和更确定地看到在世存在的结构整体,而且要为把握此在源始存在本身——操心铺平道路。

为此,海德格尔问道,除了寓世(操劳)、共在(操持)和自我存在(谁)的本质关系外,在世存在还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海德格尔说,可以比较和描述操劳和关心,以及统观和顾及,和它们的种种变化的特征,以拓宽已经进行的分析;也可以通过更确切地解说一切可能的世内存在者的存在来区分此在和一切非此在的存在者。无疑,在这些方面有尚未完成的任务。海德格尔也看到,他提出的东西也可以在许多方面通过充分阐发这些人类学生存论的先天因素来加以补充。但这并不是海德格尔现在要做的事。他现在的目的是一个基础存在论。如果他要专门研究在之中,那么他就不能想通过从其他现象派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即通过在一种不适当的分解意义上的分析来毁掉这种现象的源始性。但源始的东西不能派生并不排除对它有构建作用的存在特征的多样性。存在特征的多样性是海德格尔的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思想,不记住存在特征的多样性,就无法理解本己存在和非本己存在同为此在的“正常”的存在特征,就无法理解这些存在特征从生存论上说同样源始。海德格尔认为,人们在存在论上常常忽视此在建构性要素的同等源始性,是因为在方法上总是要从一个简单的元根据(Urgrund)来派生一切。这是本质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表现。海德格尔承认存在特征源始的多样性,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种本质主义和还原论的方法论。但更重要的是,直接动摇了长期统治西方思想的本质主义本身。

海德格尔接着交代了从现象上描述“在之中”的特征的着手方向。海德格尔还是从再次明确前面已经说过的开始:在之中这种现象不能理解为在客观存在于现成的东西之中,因为在之中不是一个现成主体的性质,这种性质可以被“世界”的现成存在影响或只是由它引起;在之中是此在这种存在者本身的存在方式。但对于习惯了主体—客体两种现成之物互动形成世界的一切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在之中除了指现成主体与现成客体之间的互动外,还能指什么。海德格尔的思路是,如果明白此在是这种“之间”的存在的话,那么在之中的现象内容就虽不中,亦不远了。第一次读海德格尔的读者读到此处一定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涉及海德格尔此在概念最根本的规定,这就是此在是事物和真理展示的空间。所以海德格尔在这里把原本是介词的“之间”(zwischen)大写变成名词,表示它在这里是一个专门术语,而且是海德格尔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术语。

海德格尔认为,即使盯着这个“之间”,仍然会走入歧途。因为光确定之间还是不够的,还要确定之间本身就在它们之间的存在者。否则的话,之间就会被理解为是两个现成的东西聚集的结果。但事先这样的理解总是已经完全分裂了这个现象,而且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没有修复的手段,也没有修复的“图纸”,而且以前也从来就没发现过有。如果把“之间”看成是两个现成的东西的外在关系,那么这个现象就无可挽回地被分裂了。“被分裂”的意思是,它不再是“之间”,即存在者得以向此在展示的意义域了。只要不是从生存论上,即此在的构成要素去理解在之中的话,就根本不会看到这个现象。海德格尔由此得出结论说,在存在论上要紧的是不要先就分裂这个现象,而是要确保它正面的现象内容。“分裂”也就是把它看成是孤立的一个个现成的事态,而不是完整的存在结构。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因为本来在存在者层面上不言而喻的东西,经过传统“知识问题”的处理方式在存在论上被以多种方式歪曲,以致已不可见了。认识论的思维方式歪曲了很多原始经验,可人们却把歪曲当成事物的本来面貌。以至于海德格尔哲学至今还不能为多数人所理解。

在交代完在之中现象不好理解之后,海德格尔开始论述此在之“此”。此在本质上通过在世存在构成,它自己就始终是它的“此”。根据我们熟悉的词义,“此”指“这里”和“那里”。“这里”和“那里”最初是在操劳活动中获得意义的。“我这里”的“这里”总是根据一个应手的“那里”来理解的,也就是根据一个我们与之有实践关系的那里来理解的。但这种实践关系在海德格尔那里不能理解为现成事物的关系,比方为了扫地我们与扫把的实用关系,而是无距、定向和操劳的生存论关系。应手的“那里”是在这个生存论关系中确定的。海德格尔前面已经说过,此在的空间性是生存论的空间性,它本身以在世存在为基础,这样确定此在的“所在”。“那里”是世内相遇的东西的规定性。“这里”和“那里”只有在此在的那个“此”中才有可能,这意思是说,当这样一个存在者存在时,它已经把空间性揭示为此的存在。这个存在者就是此在,这个存在者在它最本己的存在中有不被封闭的特征。这表明此在本身是开放的。“开放”不但是自己保持开放,而且也是使存在者开放,此在本身有展示的特征。海德格尔说,“此”这个表达式意指本质的揭示。此在通过它的展示与世界的此—在一起,自为地在此。也就是说,此在通过展示在“此”(它的世界)而存在,它首先展示的是这个世界。

接着,海德格尔用光来比喻此在的揭示,也就是它的“此”。从柏拉图到启蒙运动,西方哲学有将光比作人类理智的传统。海德格尔秉承了这个传统。虽然光在他那里并不是指人的理智,但同样是指世界的可理解性,但这个可理解性不是基于人的主体性,而是基于它的生存论—存在论结构。他说,当我们用存在者状态的形象方式来说人的自然之光,那意思只是说这个存在者的生存论—存在论结构,即它以这种方式存在:它是它的此。说它“洞明”,是说它作为在世存在本身被照亮,不是通过别的存在者,而是它本身就是敞空。海德格尔在他《存在与时间》的自用本在“被照亮”旁边注道:Aletheia(希腊文“真理”)——开放——敞亮——光——照亮。这说明,海德格尔在这里使用的“光”及光的同源词都意指真理。在“敞亮”(Lichtung)边上又注明:但不是被产生的。这表明真理不是主观的产物,不以人本身为转移。但是,真理的确对此在敞亮,此在就是它的敞亮。所以海德格尔说,只有对于这样一个生存论上被照亮的存在者,现成之物才会在光中被看到,在黑暗中隐藏。用“光”来隐喻真理和事物的显示与认识是海德格尔始终喜欢的做法,但他却不是始作俑者。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导论中就已经这么做了。黑格尔在那里说:“认识就是光本身,真理通过光与我们接触。”[1]在海德格尔这里,真理和真理之光不是主观的,但必须在此在的空间中展开。没有空间就没有光。此在天生就有其此。如果没有这个此的话,它不仅事实上不存在,而且根本就不是这种本质的存在者。这个此,就是真理之光展开的空间,世界和事物得以揭示的空间;也就是它的揭示性。[2]所以海德格尔在这段最后再次重申:此在就是它的揭示性。在这句话旁边海德格尔有个非常重要的批注:“此在生存着,并且只有它生存;这样,生存就是站出去和站到此的开放中去:Ek-sistenz。”它的意思是:此在不是像世上任何其他东西一样存在,它的本质就是出离自己进入展示真理和事物的空间,即此中去。海德格尔在此把Existenz写成Ek-sistenz,也是要利用西方语言的拼写方式来暗示,此在的本质特征就是走出或出离自己。它没有任何主观的内在领域。相反,“意识只有在这个‘此’的基础上,作为它的派生模式才有可能。”[3]此在不是任意意义上的主体、意识、自我。它是走出自我,是无我。它就是世界和真理展示的场所,是一种存在。

《存在与时间》的内容,可以说就是阐述这个存在的构成。此在的本质是生存,“此在就是它的揭示性”这个生存论陈述说的就是这种存在者与之相关的那个存在就是去是它的“此”,即去成为揭示真理和世界的场所,或者说,成为真理的世界揭示的场所。根据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分析进程,除了描述这个揭示性的存在的源始特征外,还要揭示此在日常为其此的存在方式。这就是这一章的任务。

这个处理在之中本身的章节根据上述任务,分为两个部分:A.此的生存论构造。B.此的日常存在和此在的沉沦。A这部分分析本己此在的构造;B部分则是分析非本己此在的构造。非本己此在并不是另一个此在,而就是本己此在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本己此在是从生存论对此在存在特征的规定。所以不能把B这部分理解为海德格尔对日常此在的批判性描述。

成为此有两种同样源始的方式,即第二十九节要讨论的生存情态和第三十一节讨论的理解;其他各节解释各个具体的、对今后问题非常重要的此在存在样式,给分析身处情态和理解提供必要的现象保障。话语同样源始地决定生存情态和理解。本节倒数第3段交代第二十九至三十四节各节的内容安排,它们属于A部分。最后一段则交代第三十五至三十八节各节的内容安排,它们属于B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