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殖民时期北美社会概况
自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列强对美洲大陆发生了浓厚兴趣。1496年,西班牙人首先闯入这个新世界,征服了中美洲的印第安人。葡萄牙人随之而来,征服了巴西。17世纪初,法国人占领了加拿大东部地区。荷兰人在哈得孙河(Hadson R.)沿岸建立了一个新荷兰。
英国人来得较晚一些。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1607年,头一批英国移民到达弗吉尼亚(Virginia),建立起第一块英国殖民地。1620年,第二批移民到达普利茅斯(Plymouth),建立起第二块英国殖民地。1630年,第三批移民到达马萨诸塞海湾(Massachusetts Bay),其数量和规模比前两次移民大得多。1634年,又有一批移民到达康涅狄格(Connecticut)。其后,通过扩大殖民地的范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北美大西洋沿岸一大片土地,共有13块殖民地。北部的马萨诸塞、罗得岛(Rhode I.)、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和康涅狄格这四块殖民地,合称为新英格兰;中部是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纽约(New York)、新泽西(New Jersey)和特拉华(Delaware)这四块殖民地;南部是弗吉尼亚、马里兰(Maryland)、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南卡罗来纳(South Carolina)和佐治亚(Georgia)这五块殖民地。各殖民地之间原来没有任何联系,各自设有地方立法机构,即地方议会,这些议会由最富有的地主、商人、手工工场主、种植园主的代表组成,但实权掌握在英王委派或认可的总督手中。直到1754年,才召开了第一次各殖民地代表大会,通过了富兰克林起草的建立殖民地联盟的方案。
英国人大批向北美移民,有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宗教原因。在经济方面,在17世纪初,随着英国经济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原来的农业社会已经解体,加之多年歉收、瘟疫流行,农村出现大批剩余劳动力。在工业方面也出现严重失调情况,1619~1624,1629~1631以及1637~1647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萧条,特别是1629年前后,经济危机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劳动人民的生活穷困不堪,纷纷移居国外谋生。头一批移民从北美带回的消息,对准备出国谋生的人具有很大的鼓动力量。在政治方面,英国当时发生了一次影响颇大的政治迫害事件。查理一世即位后,在1626年向宗教界和世俗界高层人士发出一封号召向英王捐款的信。这种作法侵犯了国会的权利,于是许多人拒绝向英王捐款,结果遭到迫害和监禁。这些人不满意英王越权,践踏宪章,出狱后大多成为移民运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如辛可恩(Cincoln)伯爵、瓦塞尔(S.Vassel)、斯珀斯托(W.Spurston)等人,他们成为马萨诸塞海湾公司的组织者。在宗教方面,清教运动在这次移民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清教徒们不满意英国国教的做法,不愿意忍受国内的宗教迫害,希望到北美这块新土地上建立新的生活,按清教的方式崇拜上帝。粗略说来,促成1620年到达普利茅斯的移民活动,经济原因比宗教原因起了更大的作用;而在1629~1642年间,大量移民前往北美,主要是因为宗教原因。
在殖民主义初期,宗主国主要采取掠夺政策。例如,西班牙政府对中美就采取这种政策,它只是简单地把殖民地的黄金和白银等财富掠夺过来,运回本土,而根本不考虑发展殖民地的生产。到17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则是使移民在殖民地定居下来,从事殖民地的开发,逐步地开发和利用殖民地的财富。英国政府采取这种殖民政策,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新英格兰这片殖民地没有大量的金矿和银矿可供开采,也没有其他可以直接采来运回国内的资源,像西班牙初期在中美碰到的那样。二是弗吉尼亚、新英格兰等处,土地相当肥沃,适合于农业生产,而这种资源只有经过长期开发才能发挥效益。三是由于英国本土实现了工业革命,劳动力过剩,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到这块殖民地上,从而提供了长期开发这块殖民地的人力资源。
北美大西洋沿岸这片土地,从南到北大致分为三个地区。它们在居民构成、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首先,在其南部地区,即在弗吉尼亚等五块殖民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宜于农业发展,特别是适合于大面积的烟草种植。在1634~1650年间,由于劳动力不足,烟草种植面积较小。后来,随着奴隶的输入,劳动力大量增加,烟草种植面积也迅速猛增。当地的许多庄园成为一些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那些富裕的农场主在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他们原来大多是英国拥有地产的贵族,移居北美后仍然与英国本土保持密切联系。他们信奉英国国教,严格遵守教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他们的思想观点比较正统,也比较保守。他们力求按照英国贵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来建设他们的殖民地。其次,在北部地区,即以普利茅斯为中心的那些殖民地,耕地较少,气候也较冷,不像南部地区那样适宜于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当地移民大多来自英国社会的基层,包括农民、工匠等劳动人民,他们不像南部地区的庄园主那样富有,只有靠辛勤的劳动和简朴的生活才能生存下去。在宗教信仰上,他们都是清教徒,在英国遭到英国国教教会的迫害,他们希望在这块新土地建立自己的和平安宁的新生活,按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后来,又有一大批移民移居马萨诸塞海湾一带,他们属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大多从事农业、渔业和商业活动,拥有一定财产。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原来信奉英国国教,但他们要求“净化”它的某些教义,因此与英国国教教会有一定分歧。这批人对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692年,他们吞并了普利茅斯那块殖民地。最后是中部地区,最初,荷兰人在1609年沿哈得孙河建立了一块殖民地,后来也有英国人移居此地。这里的移民大多是商人,他们在教会中没有什么地位,在宗教信仰上比较宽容,赞成政教分立。1613年,一些荷兰人在曼哈顿小岛上建立村镇,这奠定了后来的新城市——新阿姆斯特丹(1674年起改名为纽约)的基础。由于这块殖民地夹在南北两大片英国殖民地中间,当地居民又有一半来自英国,1664年这块殖民地被英国政府吞并。
16~17世纪,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这一系列殖民地上的移民,其原籍和宗教信仰是很不统一的。就原籍而言,大部分来自英国,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区,小部分来自荷兰、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就宗教信仰而言,马萨诸塞一带的移民主要是英国公理会教派的清教徒,罗得岛上的移民大多是浸礼会教徒。在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占主导地位,而在弗吉尼亚南部地区,英国国教则占主导地位。此外,马里兰也有许多天主教徒,宾夕法尼亚有许多教友派教徒。下面,我们将着重叙述新英格兰地区,特别马萨诸塞海湾一带的清教的演变和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