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顿·马瑟(

科顿·马瑟(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顿·马瑟出生于新英格兰的一个清教神职人员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当地有名的牧师。科顿·马瑟于16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学院,取得学士学位。科顿·马瑟一生主要从事布道工作,但也做了不少学术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涉及历史、传记、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教育、生活指南诸方面,其中大多采用布道词的形式。与他的父亲一样,科顿·马瑟也对当时新英格兰地区的独立地位的削弱和清教的日益衰落深感不安。

五、科顿·马瑟(Cotten Mather)

科顿·马瑟(1663~1728)出生于新英格兰的一个清教神职人员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当地有名的牧师。其祖父理查德·马瑟(Richard Mather,1596~1669),原在英国传教,因受英国国教教会排挤,于1635年移居马萨诸塞海湾,成为多切斯特(Dorchester)公理教会的牧师。他积极主张“新英格兰入教方式”,并参与了1648年“坎布里奇纲领”(Cambridge Platform)的制定。他还担任过哈佛学院的学监。其父英克里斯·马瑟(Increase Mather,1629~1723),毕业于哈佛学院,后去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在英国传教。1661年,因怕遭受英国国教教会迫害,回到新英格兰,担任波士顿北部教堂的牧师。与其父一样,他也拥护“新英格兰入教方式”,并力求使新英格兰地区获得更加独立的地位。光荣革命后,他再次来到英国,设法为这块殖民地获得一个新的特许状,为它争得了较多的自治权。他还担任过哈佛学院的院长,写过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包括关于天文学的著作,并在塞勒姆(Salem)巫术事件中尽力阻止对被告进行迫害。

科顿·马瑟于16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685年,他被任命为波士顿北部教堂的牧师,与其父在同一个教堂布道达40年之久,直至其父去世。1689年,他在驱逐支持哈钦森教派的安得罗斯爵士、使之不再担任马萨诸塞总督的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692年,他虽然支持塞勒姆巫术案件的审判,但他对某些处理办法持保留意见。

科顿·马瑟一生主要从事布道工作,但也做了不少学术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涉及历史、传记、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教育、生活指南诸方面,其中大多采用布道词的形式。在历史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他1702年在伦敦出版的七卷本的《基督在美洲的业绩》(Magnalia Christ Americana)。在这部书中,他系统地叙述了新英格兰的建立过程,各个教会的历史,各地的历届总督和著名牧师的事迹,以及教会的成绩和碰到的困难等。他认为在各门学科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基督教会的历史的科学,因为,正是基督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各族人民是如何通过基督教而团结起来而基督教又是如何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的。他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于1721年发表的《基督教的哲学家》(The Christian Philosopher)。在这本著作中,他从神学的观点去考察洛克和牛顿的学说,特别是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从其中找到论据来论证清教的教义。他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表明上帝的存在,表明上帝的智慧和仁慈,宇宙的有序性是一种理性的有序性,是最终目的赖以实现的方式,结果始终与其原因有某种相似之处,自然规律反映了上帝在考虑到物质因素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创造。他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于1726年发表的《为准备担任神职者提供的指南》(Manuductio ad Ministerium),在这一书中,他试图对清教的传统教育内容作些改革,主张减少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在课程中的比重,而增加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比重。

与他的父亲一样,科顿·马瑟也对当时新英格兰地区的独立地位的削弱和清教的日益衰落深感不安。他期望基督再次降临到这块殖民地上,使清教得到复兴,使新英格兰成为新的耶路撒冷。他始终信奉公理教会的教义,竭力主张新英格兰各地的教会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基督教联盟。但是,当时新英格兰地区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是与他的这种愿望背道而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