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贝克莱和塞缪尔约翰逊

贝克莱和塞缪尔约翰逊

时间:2023-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729年,他与由英国来北美传教的乔治·贝克莱相识,这对他的哲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731年贝克莱返回英国后,他们仍长期保持通讯联系,讨论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1729年,他与贝克莱相识,接受了贝克莱哲学的影响,于是他重新修订此书,特别是其中的伦理学部分和形而上学部分。最后,1752年全书又以《哲学原理》为书名出版,重新把形而上学、逻辑与伦理学结合到一起。第四卷主要涉及他在创建国王学院中的活动。

一、生平与著作

塞缪尔·约翰逊,1696年10月14日生于北美康涅狄格(Connecticut)的吉尔福德(Guilford)。由于当时清教在北美殖民地居于主导地位,因此他在青少年时期主要接受清教的宗教教育。1714年,他在赛布鲁克(Saybrook)的高等学院(Collegiate School即后来的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回到吉尔福德任家庭教师,1716年又回到赛布鲁克高等学院任教,1717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720年,他到西黑文(West Haven)担任清教公理教会的本堂牧师。这时他的宗教信仰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对清教的教义产生怀疑,因为他不能使清教公理教会的宿命论思想与他主张的自由意志论协调起来。

1722年,他去英国接受英国国教教会的任命,并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723年,他回到北美,在康涅狄格的斯特拉特福(Strafford)担任英国国教教会的传教士,一直到1754年。由于英国国教在北美不受欢迎,他在这30年的传教生活中没有多大影响。其间,他于1743年在牛津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1729年,他与由英国来北美传教的乔治·贝克莱相识,这对他的哲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贝克莱在英国已有一定名气,出版了《视觉新论》(1709)和《人类知识原理》(1710)等著作,担任都柏林三一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和德列(Derry)教区的教长。贝尔莱倡议在北美的百慕大岛(Bermudas I.)创办一所学院,吸收殖民地居民和美洲土著的子女入学,传播基督教义和讲授科学知识。这项倡议获得英国政府和社会人士的资助,于是他于1729年来到北美罗得岛的纽黑文(New Haven),结识当地社会名流。约翰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贝克莱相识的。他们两人观点一致,志同道合,交往很深。1731年贝克莱返回英国后,他们仍长期保持通讯联系,讨论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他深受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并把这种唯心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结合为一体,形成一种所谓“清教的柏拉图主义”。

约翰逊虽然长期在宗教界任职,但他在教育界也很有声望。1749年,费拉德尔菲亚学院(College of Philadelphia,即后来的费拉德尔菲亚大学)建立,富兰克林邀请他去担任该院院长,被他拒绝。1754年,他应邀担任国王学院(King College,即后来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院长,达十年之久。1764年退休后,他回到斯特拉特福任传教士,直到1772年1月6日去世。

约翰逊一生中的主要著作,也可以说是唯一著作,是他在1752年出版的《哲学原理》(Elements Philosophica)一书,这本教科书是他以40年的时间写出的,经过反复的、大量的修改和补充,甚至在出版之后的20年中,又作了多次的小改动,这些修改和补充反映了他一生的思想变化过程。它的前四稿是用拉丁文写的,其后的书稿是用英文写的。第四稿完成于1714年,它采用哲学百科全书的形式,按逻辑、语法、修辞学、美术、几何学、物理学和神学等栏目写了大约1300个条目。其中没有介绍17世纪的物理学或天文学的条目,甚至没有提到哥白尼。第五稿完成于1716年,他放弃了原来的条目格式,对内容作了新的分类,并涉及当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某些新进展。第六稿完成于1720年,他对其中的逻辑部分作了修改和补充,用他当时发现的牛顿和洛克的学说取代托勒密和经院哲学的学说。此后,由于他不再担任教职,改为担任传教士的工作,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他中断了对此书的修改。1729年,他与贝克莱相识,接受了贝克莱哲学的影响,于是他重新修订此书,特别是其中的伦理学部分和形而上学部分。在伦理学方面,他在荷兰神学家阿米纽的神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神学的功利主义。在形而上学方面,他汲取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原理,此书在1731、1743和1744年以百科全书纲要的形式出版了三个修订本。1746年又把其中的伦理学部分单独出版,取名为《一个新的道德体系》(A New System of Morality)。最后,1752年全书又以《哲学原理》为书名出版,重新把形而上学、逻辑与伦理学结合到一起。该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Noexica”中,他阐述了他关于形而上学和逻辑的思想,可以从其中明显地看出贝克莱对他的影响;第二部分“Ethica”中,他阐述了自己的伦理学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1746年单独发表的《一个新的道德体系》一书。最后还附有一个新的百科全书纲要,以表明形而上学、逻辑和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施奈德(H.W.Schneider)于1929年编辑出版了《塞缪尔·约翰逊,国王学院的校长:他的事业和著作》(Samnel Johnson,President of King's College:His Career and Writing)一书,共四卷,收入了约翰逊的全部著作和书信等材料。第一卷收入了约翰逊的《回忆录》(Memoirs),这也是他的自传,还收入了他的一些私人信件。第二卷收入他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他与贝克莱、科尔登的通信。第三卷收入了他在教会事务方面的书信,以及他与异教徒的论战文章,其中与迪金森(J.Dickinson)和戈尔德(H.Gold)的论战文章具有较大的哲学意义。第四卷主要涉及他在创建国王学院中的活动。最后附有他的论文目录,他的大部分论文保存在哥伦比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