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一神论与奇迹

唯一神论与奇迹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点是他把《旧约》贬到次要地位,认为《新约》优越于《旧约》,这是对清教徒的传统神学的一种打击。在以理性的观点审察《圣经》的基础上,钱宁提出了他的唯一神论,反对传统的三位一体论。[4]与这种三位一体说相对立,钱宁坚决主张唯一神论。耶稣为完成这项使命采取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与上帝不同,耶稣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二、唯一神论与奇迹

钱宁提倡一种“理性的宗教”,主张以理性的观点考察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的《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因为,任何《圣经》都是用人类的语言写出的,而人们对语言的含义往往作出不同的解释。我们需要根据所谈话的主题,根据谈话者或书写者的目的、情绪、环境等等,根据他所使用的那种语言的特点,来解释他所说出或写出的每一个词或每一句话。如果我们在解释别人的话语时不考虑这些情况,别人就会认为我们没有诚意去理解他的话语的含义。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来说是如此,对《圣经》中使用的语言来说尤其是如此。他说:“我们承认不知道任何一本书比《圣经》更需要经常地动用理性。”[1]因为,《圣经》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非常生动,比喻性很强,往往需要透过它的字面含义去发现它的内在含义。《圣经》的各个部分往往与不同的时代或地点有联系,与不同的社会背景、思想方式以及教会中的各种争论有联系,与不同作者的性格有联系,因此需要加以仔细分析,不能一般对待。他说:“由于对《圣经》有这些看法,我们认为自己的不可推脱的责任就在于经常把我们的理性运用于《圣经》之上,对它进行比较、推演,透过文字去看出它的精神,在主题的性质和作者的意图中寻找作者的真正含义;一般说来,要利用已经知道的东西去解释难于理解的东西,去发现新的真理。”[2]

钱宁把《圣经》比喻为图书馆,它藏有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些书比另一些书更有价值。在他看来,《新约》就比《旧约》更有价值。他说:“与耶稣的教规相比,我们认为摩西的教规适用于人类的孩提时期,它为一种更崇高的体系作准备,现在主要用来证实和阐明基督教的《圣经》。耶稣基督是基督教徒的唯一主人,我们认为他所教导的一切,无论是在他亲自布道时教导的,还是通过那些受他启发的教徒们转达的,都是有神圣的权威性,我们声明要把这些教导当作我们生活中的指导原则。”[3]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他把《旧约》贬到次要地位,认为《新约》优越于《旧约》,这是对清教徒的传统神学的一种打击。因为,清教徒认为应把摩西(以色列的先知和立法者)的教规奉为神圣的典范,而钱宁则认为它只适用于人类的孩提时期,现在应让位于人类成熟时期的理性。另一点是他在这里强调的是耶稣的教导,而不是耶稣的人格,这一区别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唯一神论神学的发展中成为自由派和传统派之间的一个重要分歧。

在以理性的观点审察《圣经》的基础上,钱宁提出了他的唯一神论,反对传统的三位一体论。按照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存在着三个无限的、同样具有最高神性的人,即圣父、圣子和圣灵(Holy Ghost),其中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特殊的意识、意志和理解力,他们相互交谈,相互亲爱,他们在人的赎罪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互不干挠。圣父派遣圣子来到人间,圣子是中介者,圣父没有像圣子那样意识到自己具有肉体。“因此,在这里,我们有了三个有智慧的作用者,每个作用者都具有不同的意识、不同的意志和不同的理解力,进行不同的活动,维持不同的关系。”[4]与这种三位一体说相对立,钱宁坚决主张唯一神论。他明确声明:“我们相信关于上帝的统一性教义,或者说,相信只有一个上帝。我们认为这个真理具有无限的重要意义,并且认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以防人们用一种虚假的哲学来破坏我们的这种信念。只有一个上帝这样一个命题在我们看来是极其清楚明白的。我们把这个命题的意义理解为:只有一个存在、一个精神、一个人、一个有智慧的作用者,本原的和无限的完美性和统治权都是属于他的。”[5]

钱宁把三位一体论指责为一种不合情理的、违背《圣经》的教义,认为任何一个能够阅读《圣经》的人都会看出只有圣父才是上帝,因为《圣经》中明明写着:“上帝派遣了他的圣子”、“上帝为耶稣涂油使之神圣化”,怎么能把圣子(耶稣)称为上帝呢?他向三位一体论者提出挑战,要他们从《新约》中引证一些段落,以证明“上帝”这个词指的是三个人,而不是只限于一个人,证明这个词不是仅仅指圣父,而且也指圣子。他认为三位一体论者是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证明的。

与此相关,钱宁还强调耶稣的统一性,反对正统的天主教关于耶稣具有神—人和人这两种不同性格的教义。他认为耶稣不是一个像上帝那样的人,而是一个与我们一样的人。他说:“我们相信耶稣是一个精神、一个心灵,一个存在,一个与我们一样的人,一个同样地与上帝不同的人。”[6]三位一体论的错误不仅在于把上帝分裂为三种存在物,而且在于把耶稣·基督分裂为两种存在物,从而使我们对耶稣性格的理解产生巨大混乱。因为这种教义一方面承认耶稣是一个人,另方面又说他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灵,也就是具有两种意识、两种关系、两个灵魂,这就令人完全不能理解了。

按照钱宁的观点,耶稣不同于上帝,而且低于上帝,他是上帝(圣父)的儿子,被上帝派往人世间执行上帝的使命,使人类在道德上或精神上获得解脱与拯救。也就是使人们从其罪恶中挽救过来,获得永恒的幸福。耶稣为完成这项使命采取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与上帝不同,耶稣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在谈到人们何以能够获得拯救时,钱宁一方面强调上帝和耶稣的伟大力量,另方面也强调人自身应具有道德感,人的首要的宗教责任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感。他说:“我们相信一切美德都根植于人的道德本性中,也就是人的良心或者责任感之中,根植于人按照良心来塑造自己的气质和生活这种能力之中。我们相信这种道德能力是责任的基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荣誉,没有任何行为比从这种能力的发挥中产生出来的行为更加值得赞美。”[7]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道德感,那么仅仅依靠外在的力量,即使是上帝或耶稣的力量,也是不能使这个人培养出美德的。

在各种美德中,钱宁最强调的是对上帝的爱,认为这种爱不仅对于人的幸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各种美德的力量和完美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上帝本质上就是善、正义、神圣,因此上帝也就是人的心灵中各种美德的生命、动力和支持者。他说:“我们认为对上帝的真正的爱是一种建立在清楚领悟之上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就在于对上帝的道德完美的高度敬重和钦佩。因此,这种对上帝的爱是与对美德、正直和善的爱相吻合的,事实上也就是同一回事。”[8]

钱宁一方面主张要用理性的观点来观察宗教,另方面却又明确肯定宗教奇迹的存在,甚至认为“基督教不仅是通过奇迹而得到证实,而且基督教本身就其根本的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奇迹的宗教”[9]。他分析了人们之所以对奇迹持怀疑态度的原因,特别批驳了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中对奇迹所提出的怀疑。他把休谟所提出来的怀疑归结为:根据经验,我们发现人们所作的证词往往是假的,但我们从未亲眼看见违背自然秩序的现象。人们在为奇迹所作的证词可能是假的,这一点比自然界一定会出现反常现象,更加符合我们的经验。因此,大部分证据都是反对奇迹的。对于这种怀疑,钱宁提出两点反驳。第一,即使承认一个事实或陈述的可靠性仅仅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于已确立起来的自然秩序,但是,如果存在着一个高于自然界的存在物,他是自然界的全部力量和运动的泉源,他的性格在我们看来与他的创造物一样真实,在那种情况下,某些现象尽管违背了已确立的自然秩序,但它们与它们的创造者的某些已知的品格相一致,那它们仍然是可信赖的。第二,如果说我可以否认关于奇迹的最有力的证词,因为按照经验这些证词往往是假的,以此类推,我也可以否认我的眼睛亲眼看见的现象,因为我们视觉往往作出错误的报导,那么自然秩序也是不可信赖的,因为我们正是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判断而认识自然秩序的。

钱宁还强调要把一般的奇迹和基督教所依赖的奇迹截然区分开来。在他看来,休谟以及其他哲学反对派所抨击的奇迹是一般的奇迹,而不是基督教所依据的某些特殊的奇迹。如果以抽象的方式考察一般的奇迹,对这种一般的奇迹的确是可以提出质疑。但是,基督教所依据的某些特殊的奇迹不同于这类一般的奇迹,因为这些特殊的奇迹不是孤立地出现于历史中,而是与历史密切结合为一体,它们的出现是以前的事态所要求的,它们又对以后的事态发生强烈影响。他说:“事实上,自这些奇迹发生以来,整个文明世界的历史都受这些奇迹的支配,被抹上了这些奇迹的色彩,没有这些奇迹,整个文明世界的历史就完全无法解释。”[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