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的类比与客体中心

信仰的类比与客体中心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尔塔萨完全赞同巴特提出的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的类比”。除了信仰的类比之外,巴尔塔萨也被巴特的基督中心主义所吸引,并试图用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释他的神学。巴特神学对于在道成肉身中蒙辱的圣子以及复活节的奥秘的强调,也使得他与巴尔塔萨思想的互通成为可能。巴尔塔萨的《卡尔·巴特的神学》1951年出版,巴特认为这是对他思想的最好的研究之一。

四、卡尔·巴特:信仰的类比与客体中心

卡尔·巴特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改革神学家。巴尔塔萨与巴特的交往,主要是就类比学的问题,进行了继普兹瓦拉以来比较广泛的对话。传统类比学强调“存在的类比”。然而,这在巴特看来却意味着抹杀耶稣基督的救赎,这就是说,存在的类比这一理论,显示出反基督的最严重的障碍反倒是在天主教自己的问题中。巴特的反应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他坚信,类比的理论将两个源头引入了神学,一是关于上帝的知识的哲学源头,一是来自信仰的源头。对巴特来说,所有上帝的知识都只能来自基督。在巴特神学思想中,“约”的范畴开始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也随之开始修正关于创造在神学中的角色的观点。既然创造是由上帝从永恒之中所规定的,又指令给了基督,那么,世界也必然反映上帝的荣耀。不过,巴特从来没有否认过他关于存在的类比的观点,而且,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这一观点,即神学中的类比,唯一有效的原则就是“信仰的类比”(analogy of faith)。

巴尔塔萨完全赞同巴特提出的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的类比”。但他又坚持“神学辩证法”,认为在确信耶稣基督历史上的救赎意识的基本前提下,也应看到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的创造的类比的意识;因此上帝的创造论和救赎论在耶稣基督身上体现了终极意识。人们因为与上帝的亲疏程度不同,对这终极意识的审美性感受与反映也不尽相同。对于那些可归入类比学范畴的基本命题,如自然与神恩、内在与超越、创造与救赎,是很难将它们完全平衡的。巴尔塔萨的辩证解析也未必能让人完全认同,至少巴特就始终对“辩证”抱有看法。但巴尔塔萨的类比学审美为探求上帝的荣耀之美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景观,这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信仰的类比之外,巴尔塔萨也被巴特的基督中心主义所吸引,并试图用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释他的神学。基督中心主义是一种强调以客体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美学思想,它与浪漫主义的主观主义的、自下而上的进路是相反的。巴尔塔萨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存在的类比是信仰的类比的一个必要的预设,既然人们只能通过存在的类比才能保持创造的自由,没有它,一个真正的约将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总是试图将存在的类比融入信仰的类比。根据巴尔塔萨的观点,巴特的信仰的类比没有存在的类比作为预设,则极有可能变成上帝和他之间的独白。

另外,巴特的思想对神学的贡献就是,克服了加尔文的双重宿命论的教义。根据加尔文的理论,一些人是被上帝注定了从无限到永恒的快乐,而另一些人则注定了要受到永恒的诅咒。然而对于巴特而言,人类只有一个唯一的拣选,那就是在基督中的拣选。尽管对于试图将基督教福音与现代文化的价值相调和的解放神学而言,巴特的神学在许多方面是一个尖锐的批判,然而,他的拣选理论中所包含的普救说,却使与世界的对话成为可能。我们知道,巴尔塔萨深受教父们关于上帝的普世拯救意志这一教义的启发,而且巴特的教义也坚信巴尔塔萨在这个方向上的直觉。巴特神学对于在道成肉身中蒙辱的圣子以及复活节的奥秘的强调,也使得他与巴尔塔萨思想的互通成为可能。与巴特一样,巴尔塔萨坚持认为:超验的上帝在神—人关系中总是主动的,而且,居于中心的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依然是我们的救世主和典范。巴尔塔萨的《卡尔·巴特的神学》1951年出版,巴特认为这是对他思想的最好的研究之一。显然,巴特神学集中于基督的十字架,强调了圣子的顺从,这些与巴尔塔萨从斯派尔那里得到的见解非常相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