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看形式”

“观看形式”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巴尔塔萨是通过基督的审美形式来观照全部基督教神学的。巴尔塔萨认为,神圣之美是由“形式”的“光”构成,可见的形式中透露出的是深不可测的神圣之爱、神圣之善和神圣之真。这种回应使得信众可以通过对“基督形式”的崇拜,参与分享神圣之美,同时反过来又能强化人们自愿参与的激情,进而强化信仰。概而言之,巴尔塔萨是从四个方面来“观看形式”的。

二、“观看形式”

巴尔塔萨认为,神学美学实际上必须经历“直观论”和“陶醉论”两个阶段:“(1)直观论——或曰基础神学;(康德意义上的)美学作为感知上帝启示形象的学说。(2)陶醉论——或曰教义神学;美学作为荣耀之上帝成人以及鼓舞人分享荣耀的学说。”(11)按照这样的划分,神学美学首先要明确的是美的形式。

巴尔塔萨深受康德影响,坚信美是具体的对象,离不开形式,只是巴尔塔萨所说的形式不是“纯粹的形式”或理性观照下的干瘪的范畴,而是融合了精神的生动具体的形象,“那些努力将美表达出来的言词,围绕着的首先是形象(Gestalt)或形体(Gebild)的奥秘:formosus von forma,speciosus von species(美总是形式之美和形象之美)”(12)。“只有富有形象性的存在,才会使人入迷,让人陶醉;只有形象能够迸发出永恒的美的光芒”(13)。而且,与康德努力在具体事物中寻求客观普遍的形式也不同,巴尔塔萨主要关注的是基督的形式,因为“基督存在恰恰就是形象”(14),而“成熟的基督形象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美”(15),巴尔塔萨并由此指出,基督是一切美学的源泉,“耶稣基督乃是上帝的言词、形象、表达和阐释(Exegese),作为人,他对处于生死之间的历史实存的整个人的表达机制作出了证明,而不管这种实存的年龄和地位如何,是离群索居,还是深入社会。他是他所表达的东西,即上帝,但他又不是他所表达的这个神,即圣父。这一悖论无与伦比,它构成了基督教美学的源头,因而也就成了一切美学的源泉”(16)

与卡尔·巴特的神学相似,巴尔塔萨的神学也有唯基督论的倾向,而他的美学观自然也难免受到唯基督论的影响。可以说,巴尔塔萨是通过基督的审美形式来观照全部基督教神学的。《神学美学》第一卷主要内容就是阐述人与美之最高形式,即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与十字架事件的相遇,以及在其中生发的对神圣之美的感知,“(基督)形式是第一卷的中心。所有其他内容都是围绕着它安排的:形式被认知的主观可能性;它自身的客观结构,以及在客观上从这一形式迸发出的、由耶稣的形式所象征的上帝的荣耀;最后是全部的历史秩序,此中,这一形式可以追溯到旧约时代,随后又作为荣耀之主在人性中展现”(GL2,12)。巴尔塔萨认为,神圣之美是由“形式”的“光”构成,可见的形式中透露出的是深不可测的神圣之爱、神圣之善和神圣之真。在他看来,闪耀着荣耀之光并且具体可见的形式就是美的所在,因为他呈现着所有的原始的美之形式(Form of Beauty)和至上的形式之美(Beauty of Form)。荣耀之美的审美形式就是耶稣基督,整个基督教神学,尤其是基督教神学美学,无不围绕这一形象来展开。巴尔塔萨正是这样展开他的研究的,“对巴尔塔萨而言,位于基督教神学中心的‘闪光的形式’是耶稣基督,上帝之道成肉身。他的全部著作都是在努力表达出这一中心形式的多侧面的美”(17)

基督形象是肉身和精神融合的整体。具体而言,这一形式由“历史的耶稣”之可见形象和“信仰的基督”之内在之光两种彼此不可分割元素构成,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道成肉身”和“三位一体”的教义既保证了耶稣基督是一个符合感性美学原则的美的形式,也保证了从其可见形象中闪耀出的真理之光就是上帝的神圣之光,从而基督形式就是上帝的荣耀向世人显现的最高形式,也就是神学之美的最高形式;同时,又使得基督形式超越其他一切形式,成为所有世间美的原型,在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整一性之中包孕着最丰富的、囊括了全部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在“观看”闪耀着美之光芒的“基督形式”时,需要与之保持距离,但这并非指简单的物理距离,“要保持的距离并不是指观照者将身体从一个形象面前往后挪,而是主要指以帮助这些心灵的眼睛获得信仰的沉思眼光的圣灵为前提。在这些心灵眼睛看来,形象和精神是融合在一起的”(18)

当然,“基督形式”之美、圣灵之美和圣父上帝之美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之美是最终的本源,“如果从超验角度理解美,那就必须由上帝来对它加以定义,上帝最切身的东西,比如他在历史和道成肉身过程中的启示——不管人会不会认识到这些——都得当做是世界上最高、最纯的美”(19)。而上帝的美显然并不独见于“基督形式”或圣灵,而是渗透于所有被造物,更在十字架、宗教仪式中。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基督教感恩祭的仪式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上帝形式的美与荣耀。在分享圣餐的时候,基督徒们赞颂基督和教会的亲密联盟,这被称为显现他的形式之美。作为一种纪念性的餐食,圣餐让我们忆起的是在最后的晚餐时,耶稣的自我弃绝,这就促成了教会的产生和信仰联盟的继续建立。此外,在圣餐中,复活的基督的出现,的确如同这个永恒的欢愉的盛宴所允诺的,以及三一上帝所放出的荣耀的最终启示。因此,我们看到,“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考察了上帝之表象的形式,它是广泛而又完整的,普遍而又独特的,三位一体而又基督中心的。他通过调和基督向黑暗地狱的下降与全部被造物向光明天堂的上升之间的关系,而创造了一种对称的感觉。在这个宏大而美好的视象中,上帝的荣耀在肉身之言中显现给了我们,通过教会传播给了世界,而且被基督徒们在圣餐礼中称颂”(20)

对于美作为形式的强调,肯定了作为具有独特性和物质性存在的道成肉身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这样做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也考虑到了人们的回应——不是相对于或外在于神圣的主动,而是可辨认的、具有解经特征的一种回应:

这个奥秘的全部真实在于,上帝(是在基督中被看到的客体,并且使人狂喜)影响于人(由于罪,甚至是不情愿和反抗的)的这一运动是人通过基督之爱而甘愿互相影响的,而且,事实上是因为圣灵表现出很大热情并且鼓励人们去合作。(GL1,121)

这种回应使得信众可以通过对“基督形式”的崇拜,参与分享神圣之美,同时反过来又能强化人们自愿参与的激情,进而强化信仰。

概而言之,巴尔塔萨是从四个方面来“观看形式”的。首先是形式出场。耶稣基督的审美形式,是从道成肉身、普世救赎、十字架受难和死后复活这绝无仅有的“自启程序”中具体呈现出来的,因而具有不可超越的至上之美,同时亦涵盖了无所不容的普遍之美。其次是审美形式的本质。巴尔塔萨一再强调美是将万有之有那隐蔽但又时时闪耀着的神灵奥秘的透明显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上帝无利己性的大爱,上帝充满奥秘的启示,神—人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作为标准的审美形式。“基督形式”完美无缺,是一切美好形态的“原型”,是一切自然与社会形态,体现了全部事物的终极意识,是万有之有的无限和永恒的存在,因而是绝对的尺度,由此否定了世俗审美中模棱两可的相对标准,审美判断由此获得了存在基础或曰本体价值。最后是神学的审美特征。既然耶稣基督呈现了一切美之形式和形式之美,那么作为其描述载体的神学,必然具有美的质素。

基督耶稣是美的最高体现,是原型意义上的美,是人间最美的形象,是上帝神圣之荣耀自我显现的最高形式,这是巴尔塔萨基督论的核心内容。在《神学美学》中,作者用刺绣般精细繁复的文字描绘了这一处于基督教启示与信仰中心的神学之美的形式。很显然,巴尔塔萨根本不想把审美放在科学理性的对立面以矫正之,而是想要彻底脱离现代分析性思维的藩篱,重新回到真、善、美三者浑然一体的古典形而上学当中去,为此他出色地借助古典基督教思想资源,尤其是自使徒保罗和约翰至诸教父对基督信仰经验的阐释,并创造性地把思想的焦点集中于美的维度,通过重新张扬古代教父思想中的神学美学意蕴,从美学的角度对道成肉身的基督形象及其十字架事件进行了极具个性化的阐释,从而揭示基督信仰的实质和源泉,为天主教神学从保守信仰传统的方面回应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正是通过对耶稣基督形象充满魅力的解读,确立了巴尔塔萨神学美学的理论根基,而正是通过“形式”这一深深植根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并与现代美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概念,巴尔塔萨赋予神学以美的特质,从而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神学思想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