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象学中的三个形式结构

现象学中的三个形式结构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三个形式结构不断出现在现象学实行的分析中。这三种形式结构彼此关联,但是不能彼此还原。这个议题是在胡塞尔和现象学那里首创的。我相信现象学充分研究了这个新的哲学维度,正是因为它在努力消解现代思想的各种认识论问题,打破笛卡尔发动的自我中心困境。通过回应哲学的混淆,现象学取得了具有肯定意义的进展,如同柏拉图回应智者派的怀疑论挑战从而形成自己对于统一性和形式的理解。

第三章 现象学中的三个形式结构

有三个形式结构不断出现在现象学实行的分析中。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些形式,就会更容易理解某一段落在讲述什么,以及某个特殊主题是如何发展的。这三种形式是:(a)部分与整体的结构,(b)多样性中的同一性结构,以及(c)在场与缺席的结构。这三种形式结构彼此关联,但是不能彼此还原。前两种结构是以前的许多哲学家已经充分探讨过的主题;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有论述,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家,也包括经院哲学家,都探讨过差异性中的同一性观念,也就是“多中的一”的观念。

不过,以前的哲学家没有明确而系统地研究过有关在场与缺席的主题。这个议题是在胡塞尔和现象学那里首创的。在场和缺席可以按照诸多值得注意的方式被混合起来,而对于这些混合的探讨可以成为哲学中的一个有价值的主题。我相信现象学充分研究了这个新的哲学维度,正是因为它在努力消解现代思想的各种认识论问题,打破笛卡尔发动的自我中心困境。通过回应哲学的混淆,现象学取得了具有肯定意义的进展,如同柏拉图回应智者派的怀疑论挑战从而形成自己对于统一性和形式的理解。

按照它们在现象学中的发展,我们来逐个考察这三种形式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