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视角上的差异

视角上的差异

时间:2023-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知道,命题性反思是在自然态度中实行的,它中止的是对于一个意向性及其对象的信念,但是并没有像现象学反思那样中止我们的世界信念。一个含义或命题本身是一种特定的意向性所对应的对象相关项。我们正是以现象学家的身份指出了命题或含义是在回应命题性反思的过程中出现的。然而命题性反思却没有说明向现象学的转变。把含义等同于意向对象,就是把命题性反思等同于现象学反思。

视角上的差异

哲学反思和命题性反思之间还有一个差别需要考察。我们知道,命题性反思是在自然态度中实行的,它中止的是对于一个意向性及其对象的信念,但是并没有像现象学反思那样中止我们的世界信念。当你告诉我这栋房子有50年屋龄,而我对这个事态实行了命题性反思,在这个时候,我仍然保持在自然态度之中。这个事态(这栋房子有50年屋龄)被转变成一个命题或含义,但它仍然是在自然态度范围内得到转变的。

一个含义或命题本身是一种特定的意向性所对应的对象相关项。它是一个命题性反思的相关项,正如被知觉的对象是知觉的相关项,被断言的对象是断言性联结的相关项一样。

现在,当我们转换到现象学态度,我们将命题或含义当作一个命题性反思的对象相关项来思考。我们以意向对象的方式来关注它。这个命题或含义就是一个意向对象,如同任何其他意向性的任何对象相关项一样。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展开的对于确立命题领域、含义领域的整个描述,都是从哲学反思的内部来完成的。我们正是以现象学家的身份指出了命题或含义是在回应命题性反思的过程中出现的。

因此,尽管现象学的反思贯彻始终,直到把世界信念也悬置起来,但它并不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比命题性反思更为彻底;它还关注命题性反思,并且描述后者的成就,在这个特别的意义上来说,它更具包容性。现象学反思紧接着命题性反思之后而来,并且说明命题性反思的所作所为;它说明命题性反思如何构造命题。然而命题性反思却没有说明向现象学的转变。命题性反思的雷达网捕捉不到这个转变。

我们在第四章曾经讲到,不应该把意向对象等同于含义。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应该将这二者等同起来。把含义等同于意向对象,就是把命题性反思等同于现象学反思。这也就是把哲学简单地当作是对于意义或含义的批判性反思;也就是把哲学等同于语言分析。这样一来,我们由以进行哲学思考的特殊立足点,哲学分析所具有的独特本质也就无法彰显了。哲学就会受到同化,成为自然态度范围内的一种活动。意义或含义之所以不同于意向对象,正是因为命题性反思不同于哲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