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人对服装重装饰之美,西方人对服装重造型之美

中国人对服装重装饰之美,西方人对服装重造型之美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对服装穿着价值的认识,不是在于直接地显示人体的美,而是在于以服装本身的美来代替和掩盖人体的美,并有着想通过服装的穿着,来显示人的社会地位的强烈倾向和愿望。因此,中国人对服装美的理解,并不是着重式样造型或结构组合方面,而是非常注意在平面的衣片上面,如何作图案的铺陈和各类装饰工艺的点缀。西方人则认为服装的造型必须为显示人体美服务,服装是以人体为依附而显示其造型。

第三节 中国人对服装重装饰之美,西方人对服装重造型之美

中国人对服装穿着价值的认识,不是在于直接地显示人体的美,而是在于以服装本身的美来代替和掩盖人体的美,并有着想通过服装的穿着,来显示人的社会地位的强烈倾向和愿望。因此,中国人对服装美的理解,并不是着重式样造型或结构组合方面,而是非常注意在平面的衣片上面,如何作图案的铺陈和各类装饰工艺的点缀。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冕服上用彩绘或绣制的形式,施以日、月、星、火、龙、山、花、虫等十二章花纹,一是为了显示其社会地位,作为权力的象征;二是对服装的装饰,作为反映服装美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我国的传统服装,不论是什么朝代都不厌其烦地“描龙绣凤” ,着眼于服装的开襟、衣领、袖边等部位的装饰,或在服装的长短宽窄之间做细小变化,而很少从样式造型结构方面去考虑它的改革和创新。西方人则认为服装的造型必须为显示人体美服务,服装是以人体为依附而显示其造型。他们所重视的是服装造型结构的组合之美,所以服装造型富有变化,经常更新。西式服装的造型特征,是随着人体的运动姿态和穿着者的举止行动,呈现为动态的时空造型,所以奥格尔称服装是“走动的建筑”。可以说,西式服装的造型所追求的是在变化中产生的整体造型效果。所以西式服装的造型大都能适身合体,能符合人体高低起伏曲线变化的需要,能起到充分显露人体美的功能,有时还能显长掩短,达到修饰某些人体不足之处的特殊效果。在今天,西式立体造型服装所以能受到普遍欢迎,富有时代精神,成为时代潮流的象征,显然与西方的服装穿着观念包含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关。美国著名时尚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又译《时尚女魔头》)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讲述的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普通女孩安德莉娅·桑切丝,在求职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拥有了所有年轻时尚女孩子羡慕的美差——在纽约顶级时尚杂志《Runway》的主编米兰达·普雷斯丽手下担任助理工作。然而对时尚圈一点不感兴趣,连D&G和DKNY都分不清楚的安德莉娅,在这里简直是一个异类,天天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她的顶头上司女总编米兰达,又是一个绝对的时尚狂人,对任何人都极其苛刻,极尽完美,要求每个人都达到她的标准,完成她的要求,毫不留情。杂志社的所有员工都既畏惧她又崇拜她。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不再被同事和上司看不起,安德莉娅开始通过服饰把自己变的光鲜靓丽,适应时尚圈的潜规则。随着衣着的变化,工作能力逐步提高,她开始被女总编米兰达承认和欣赏,被同事认可。这部电影不但是一部励志电影,更是一部教科书般的服饰教程。影片中出现了各色的潮流服饰,观众通过影片能充分感受到西方文化中对于衣着个性、通过服饰凸显自身气质和品位的服饰文化。

img7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

纵观上述中西方服装的种种不同和区别,归纳起来就是中西方服装文化的不同。由于各自的历史源渊、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穿着观念、服装的造型结构的不同。对中西方服装文化进行比较,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看清中西方服装各自的特点、长处和短处,对发展我国的服装事业,开拓服装的营销业务,使中国的服装走向世界,都是非常有益的。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服饰文化融合趋势也空前加强。中国服装界正在努力同世界接轨,走一条时尚加民族特色的道路,在传统服饰设计中融入西方时尚元素,同时中国元素正在影响着国际时装界的发展。

课后思考:

1.在当代社会,唐装旗袍又重新受到百姓的追捧,之前受冷落是为什么?而今重新受热捧又是为什么?

2.西方的服饰文化和西方人的文化价值观有何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