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来龙去脉
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有各种学说。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中的水最初为结合水,被禁锢在化合物中。在地球圈层分异过程中,部分结合水被分离出来,在岩浆活动中,从地球内部逸出地表,形成地表和大气圈中最原始的水,今天火山的爆发也继续在释放着大量的水汽,水汽存于大气之中,以后由于温度逐渐降低,大气中的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液态的水而降落到地面,在原始的洼地中形成了最早的江河湖海,这就是原始的水圈。这种水称为原生水。从原生水到今天的自然水体,在水量和水质方面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估计,约35亿年前地球表层的水量只有目前水量的1/10。在几十亿年的地质过程中,水不断地从地球内部逸出,使地表水不断增加。目前每年约有660千米3水从地幔中逸出。此外,陨石和宇宙尘埃每年给地球带来约0.5千米3的水,大约相同数量的水通过大气圈,逸散到宇宙空间。原生水的化学成分与现代水体的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差别。35亿年前的原生海水是强酸性。距今26~35亿年,强酸性水溶液与硅酸盐岩石的作用,使水的酸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中和,并含有大量的氯化物。距今10~26亿年,各种藻类出现并大量繁殖,生物作用使水除含氯化物外,又增添了大量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从距今10亿年到现在,生物作用不断加强,海水的pH值迅速增加,海水开始呈碱性,变成了主要由氯化物和硫酸盐组成的现代海水。陆地上的淡水,主要通过海洋蒸汽和水循环而产生。以后由于氢、氧气体的结合,水量的逐渐增加,原始水圈逐渐形成了千川万壑和汪洋大海。
由于地球距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所以地球上的温度不太热,也不太冷。同时由于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区昼夜交替时间相近,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由于存在这样适当的条件,地球上的水才出现“三态并存”的状况,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繁衍。
地球上的水、岩石和大气都是相互作用的,从而使水中有土,水中有气,水中有生物。中国5000年前就形成了“阴阳五行”的学说,那时就把“水、火、金、木、土”看做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大元素。
空气和水都是无孔不入的。地面上的岩石和土壤到处都有空隙,因此,到处都有空气和水的渗透。除了海洋之外,在地球表面还有2.8%的水分布在陆地上,有的成为湖沼、河流和冰川,有的渗透到土壤和岩层里成为地下水,有的经过太阳的辐射蒸发到空中成为大气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水的来历和存在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