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识与社会是一种互相转化的建构过程,那么这种建构过程的内在机制如何呢?
在劳的“角色网络资源”网站中,劳为ANT能否重组社会设计了三个步骤。〔441〕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标准概括为具有内在关联的三句话:“将主客体转换为角色”,“角色在互动中生成”,“互动以共建为目的”。
第一,主客体转换为角色:传统哲学/社会学的思想支点是以主体—客体的严格区分为前提的,其中包括爱丁堡学派。在“强纲领”中,客体是被动的,人/社会是绝对的主体。角色建构网络理论用角色范畴来替代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在角色建构网络理论中,角色不仅指称人类,还包括非人类的存在。非人类角色就是指在形成网络活动中的非人类的构成要素如自然物、人工物、制度规范和社会环境,等等。人类角色和非人类角色在建构网络的活动中的地位是对称的,非人类角色在建构网络活动中发挥着与人类角色同样的主体功能。例如,卡隆(Michel Callon)在《转换社会学的某些因素——扇贝的放养与圣·波瑞克湾的渔业》著名论文中,就把科学家、渔民和扇贝都看作是制造事件的角色:“问题的起点是三个研究者从远东回来,发现日本为了使扇贝免于食肉动物的伤害而用放养技术繁殖扇贝,因此他们希望在法国的圣·波瑞克湾也用这种方法繁殖扇贝。这就导致其他角色也出现在这个故事之中:渔民想增加扇贝的产量,但不知道相关知识;科学家想增加有关扇贝的知识,但他们不了解扇贝的习性;扇贝想繁殖和生存,但面临过度捕捞和食肉动物的侵害。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同盟以便互相获益。”〔442〕这样,扇贝就成为与科学家和渔民具有同等地位的角色。但是,对于非人类要素成为社会建构的“角色”,也有不同声音。芬伯格就曾经嘲讽地说,角色建构网络的这种华丽战略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卡隆对扇贝的科学研究的讨论。在这一研究中,扇贝这些小家伙被描述成或多或少与研究者是“合作的”(Callon,1986)。但“这样的描述是有问题的,行为者网络理论还有更多的困难问题。……在知道人类本质和它的潜能之前,我们已经在谈论它们了。因此,新网络本体论应用一种严格的操作主义,它在决定性的强硬意义上,禁止对网络组织没有效果的数据的引入。”〔443〕
我们以为,尽管主客体转换为角色有淡化人类身份的主体地位的嫌疑,但是,这种转化有助于抵消主体与客体在本体论上的不对称性,有助于彰显客体特别是社会制度等人工物的主体特性,〔444〕有助于把客体的能动作用发挥出来,尤其有助于消解把人类角色区分为主角与配角,或“自我”与“他者”。
第二,角色在互动中生成:囿于主客体二分的形而上学,传统哲学/社会学的认识路径是“静观”,即以某种相对不变的理论纲领来解释流变中的世界或社会,俗称“以不变应万变”。与此不同的是,角色建构网络理论在各种角色之间坚持对称原则。正如西斯蒙多所说:“ANT是超对称的,它把社会世界和物质世界都看作是网络的产物。用同样的关系术语表述人类的和非人类的角色,把它们看作是同一的,就是这种超对称的充分分析,这种超分析并不歧视任何角色在形成科学事实和技术客体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任何角色都不具有特权,因为每一个角色(或一组角色)都取决于其他角色。对于角色而言,网络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为了理解科学的成功和失败,科学和技术研究(S&TS)必须研究这些网络的整体。”〔445〕社会是技术变化的原因,同时技术变化也促进了社会的变化。如果用不变的社会性去解释其他事物的状态,那么这种解释就不是ANT。例如,很多思想家都误认比杰克用社会群体的多种利益诉求解释了当时自行车的诞生、演变和定型,因而比杰克曾经被认为是角色建构网络理论者。其实不然,“不论比杰克在1995年的著作对我们是多么地富有启发性,他的‘技术的社会形成’都不应该看作是ANT的一部分,因为在他的著述中社会是稳定的,社会被用于解释技术变化的形成。”(Bruno Latour,2005:10—11)
第三,互动以共建为目的:传统哲学之所以要保留一个“逻各斯中心”,大概是担心,一旦失去这个“中心”或“基点”,人类的思想可能会陷入“主体的迷茫”。〔446〕而后现代思潮的“去中心主义”也确实陷入了解构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在这个世界上,主体没有停泊的锚,没有固定位置,没有透视点,没有明确的中心,没有确定的边界。当福柯在《物的秩序》中写道‘人已死去’时,他表达的便是信息方式中主体的迷茫。”〔447〕角色建构网络理论与解构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解构主义相似的是,角色建构网络理论用角色的互动来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但是,与解构主义不同的是,解构主义致力于瓦解人类业已建成的各种社会结构,而角色建构网络理论强调“共建”。“建构主义是社会科学家阻止后现代主义潮流的理念,而共建就是建构主义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R.Pettman,2000:13)卡隆等人也认为,角色建构网络理论的最高判据就是看其是致力于重组社会还是致力于拆散或解构社会。“ANT曾经被混同于后现代主义,因为后现代主义强调批判‘宏大叙事’、‘欧洲中心主义’或‘同质性’标准。这是一个很深的误解。拆散、解构和去中心并不是ANT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是ANT所要超越的问题。成为ANT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为组建和重组社会而建构新的制度、新的程序、新的概念。”〔448〕
综上所述,拉图尔等人的ANT是一种强调角色建构网络的理论,这种理论既反对现代性思想中的绝对主义“独断”,也反对后现代思想中的文化相对主义“解构战略”,而是一种强调“共建”与“重建”的公共理性,因而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社会建设的实践活动。这种理论是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和社会建构主义的有机结合。与爱丁堡学派比较而言,ANT从“强纲领”中汲取了将人与物等量齐观的“超对称”思想元素,创立了重视角色网络的分析路径,同时摈弃了爱丁堡学派重“理解”轻“参与”、“述而不作”的传统“解释学”知识论进路;从这个角度看,拉图尔与布鲁尔、马凯等人的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社会建构主义比较而言,ANT在“实验室”的人类学考察中汲取了“建构”分析的基本内核,但通过角色建构网络的策略消解或试图消解新康德主义建构论的思想痼疾。从这个角度看,拉图尔等人的角色建构网络理论与塞蒂娜等人的工作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