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通常意味着友谊。读者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假如读者喜欢这个作者的话,他会觉得与作者有缘,这时友谊就产生了。“异性相吸”的说法可能适用于爱情,却不适用于友谊。友谊基于缘分,基于人的性格的相近。有时读书导致实际的友谊,即同代人之间的友谊。比如,爱默生和卡莱尔结为好友就是在爱默生读了卡莱尔的书以后。然而,更经常的是读书导致相距遥远的人们之间的友谊──这个距离可能是空间的,也可能是时间的。
作家有时不以朋友的形象、而以父亲的形象出现。歌德把莎士比亚看作父亲,尼采把叔本华看作父亲。当一个读者把一位作家理想化时,他往往想模仿这位作家,想像这位作家那样生活。比如,年轻的雨果就说,他要么做“夏多布里昂”,要么宁愿一事无成。年轻的读者嫉羡他仰慕的作家所获得的成就,他也想获得同样的成就。当他想到自己和所仰慕的作家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时,就会觉得丧气。这很像一个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他觉得自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达到目的,哪怕体力不支,也在所不惜。
一本好书有许多父亲,也有许多孩子。现在的儿子是将来的父亲。现在崇敬作家的青年可能有一天也会成为作家。尼采意识到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会被人偶像化,也会成为被人嫉妒的父亲,正如他过去把叔本华看作自己的父亲一样。所以,尼采就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年轻的主人公这样说:“是对你的嫉妒毁灭了我。”[4]自我满足使生活轻松愉快,而嫉妒使生活痛苦不堪。伟大在痛苦中生成。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他人的崇敬激励人完成伟大的事业。如果嫉妒并不在于把他人降低到自己的水平,而在于把自己提高到他人的水平,那么嫉妒就有积极意义。所有的伟人在青年时代都嫉妒过他人、都对自己不满过,或都受到嫉妒和不满的激励而去完成伟大的事业。所有的伟人在青年时代都敬畏伟人。
一个作家可以为读者提供的最珍贵的服务之一就是使读者注意到别的好作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