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哲学和禅宗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之一是尼采代表着自我膨胀,而禅宗则代表着自我抑制。一般地来说,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更强调自我。西方的画家,如伦勃朗,热衷于自我肖像,而东方的画家则注重风景。在米开朗基罗的英雄人物雕像和日本的由风水育成的石头组成的山石花园之间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别啊!西方把自我与世界分开,而东方则将自我与世界合二为一。
许多西方作家都对自己的作品估价很高;自我膨胀到了尼采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尼采在其自传《瞧!这个人》的作废了的书稿中写道:“既然旧的上帝已被遗弃,我就准备统治世界了。”[9]尼采的自我膨胀是他的无神论的结果。只要西方人还崇拜上帝,他们的自我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基督教是谦卑的宗教。丧失信仰导致自我膨胀。陀思妥耶夫斯基预言过无神论会导致自我膨胀,他的一个无神论主人公说:“如果没有上帝,那么我就是上帝。”[10]
禅宗和自我膨胀正相反。正如基督教,禅宗也是谦卑的宗教。静思使人谦卑,因为静思不是一件常常练习就能越做越好的事,谁也不可能成为静思的专家。
【注释】
[1]法国文化的优秀质量还应该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贵族或有闲阶级在法国比在其他欧洲国家都获得过较好的发展。关于德国新教,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著(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4A)。
[2]《给最后一位》,约翰·罗金斯著(John Ruskin, Unto This Last, “Ad Valorem”)。
[3]《论自助》,爱默生著(Emerson, “Self Reliance”);《建议与警言》,叔本华著(Schopenhauer, Counsels and Maxims, #5);《马塞尔·普鲁斯特:一部传记》,G.派因特尔著(G. Painter, Marcel Proust: A Biography, vol. 1, ch. 16)。关于旅行的欲望和性欲之间的联系,见《性与性格》,魏宁格著(Weininger, Sex and Character, #11);《卫城记忆搅扰》,弗洛伊德著(Freud, “A Disturbance of Memory on the Acropolis”, 1937)。
[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引言。
[5]《谚语格言录》,尼采著(Nietzsche, Assorted Opinions and Maxims, #361)。
[6]《英国文学中的禅宗思想》,布莱思著(R. H. Blyth, Zen in English Literature, chapter 10)。
[7]《英国文学中的禅宗思想》,布莱思著(R. H. Blyth, Zen in English Literature, chapter 4)。
[8]引自《禅宗之道》,艾伦·瓦茨著(Alan Watts, The Way of Zen, II, 2 )。
[9]见沃尔特·霍夫曼英文译著《瞧,这个人!》之附录。(Appendix, Ecce Homo!)
[10]《中魔》,(The Possessed,III, vi, 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