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冯特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改造

冯特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改造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的可能性问题,就是对科学给予哲学理解的核心问题。

科学的可能性问题,就是对科学给予哲学理解的核心问题。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回答“科学是怎样可能的冶这个问题。近代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关于科学知识基础的争论,其争论的要旨就在于努力回答使科学知识成为科学知识的基础、条件和根据。从康德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何以可能冶这个问题算起,对这个“康德问题冶(波普尔语)的回答中,引人注目有三条哲学路线。

一是康德开创的并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达到极致的“纯粹理性冶理解路线。这条路线又分化和演变为两种形式:首先是康德通过对主体的理性认识能力的理性批判从而对科学的可能性条件、发生结构等所做的研究,它是以“先天综合判断冶何以可能的形式开创了哲学理解科学的问题范式。其次是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纯粹逻辑分析,通过揭示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等的先天的逻辑形式,从而理解科学成为科学的存在基础和形式条件等。尽管两者在科学哲学的具体内容约定上有所不同,但是哲学分析路线是相似的,即一方面在纯粹先天的意义上阐述使科学成为科学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条件,另一方面坚持理性自身就具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性。二是社会学理解路线,就是从科学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来探索“科学是如何可能的冶问题答案。从科学的外在条件如科学的社会组织、经费、计划、工商业等方面寻求科学成为可能的条件性意义。三是解释学路线,就是将科学活动中人的因素如科学家的信念、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等作为理解科学可能性的基点,解释科学如何可能的人的历史与社会性积极作用。冯特走的就是康德路线。其实,他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人是现实的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冶〔18〕。19世纪70年代冯特所称的“生理心理学冶体现出一种新的企图,它不仅是生理学家的实验发现,也不仅是哲学家追求科学的支援,而是一种特有的科学活动。

当然,人类对客观世界研究的“科学化冶最早实现于自然研究,产生了自然科学,然后人们以自然科学为样板也同样实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化,产生了社会科学,与此同时,作为这两大门类科学之概括和总结的哲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化理想:将具有“形而上学冶恶名的哲学改造成为“科学的冶哲学。在当时的德国,为了适应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变更以及拯救德国古典哲学的命运,有一大批学者,包括一些哲学家自己,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实证态度,并试图利用自然科学的经验和方法来研究或“治疗冶哲学,以把哲学建设成为一门像自然科学那样精密的知识体系。此时,刚刚脱胎于哲学的实验心理学,特别是科学心理学思潮,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就是具有思辨特性的心理哲学,不仅是这种理论冲动的表现,而且是这种理论努力或尝试在学术实践上的主要形式,并被它的倡导者们认为是为所有的哲学问题提供基础的一项真正的哲学事业。同样不可忽视的是,19世纪后期德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影响,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生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关于生命的科学对哲学更新与转向的促进。事实上,冯特恰好给这个新学科提供了它的独特构造和特定的内容形式。

1.改造抽象思辨的内省方法

冯特出生于1832年8月16日,1855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的题目是《炎症引起的变性器官之神经变化》,1855年至1974年,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期间就学于生理学家约翰·米勒以及其他著名的科学家,1858年担任H.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同时开始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系统地从事心理学研究。1863年和1865年相继出版著作《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和《人体生理学教程》(此书曾得到恩格斯的肯定评价)。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纲要》,这是实验心理学的第一部重要的专著,同年应聘为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1875年应聘出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89年出版著作《哲学的体系》,代表了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精华。在此之前,心理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心理学还徘徊在生理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的门口,无法给自身确立一个学科框架。在他之后,形式上为心理学研究的权利从玄学家手中夺回到科学家手中,为心理学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冯特所创建的心理学实验室为心理学在德国大学中找到了适当的存在方式,最终能使科学心理学摆脱了自然哲学的束缚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从此以后,心理学便作为近代科学体系中一门学科的名称而被广泛使用。

当然,实验个体心理学是以生理学作为可资利用的科学工具来建构的。德国生理学较为成熟的科学水平(即实验技术),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导致了科学心理学亦即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实验生理学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科学的测量手段,构筑了实验心理学的物质形态,使一味地进行抽象思辨的定性研究的传统哲学心理学发生蜕变,瞬间跃升到量化的心理学的科学形态。尽管生理学家仍然难以直面感觉内容的本性问题,但生理学家在自己身内却存在可以接触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对直接经验的内省来代替对全部心理活动的客观实验。正是在康德批判“思辨内省冶的基础上,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心理学获得更多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持,逐步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具体问题的研究。冯特在论述哲学与科学心理学的关系时,指出科学心理学尽管是一门不同于哲学的独立学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科学心理学创建之前,哲学已在有关人类的感觉、情感、思维和意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学的发展脱离不开对相关的哲学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吸收。

事实上,冯特正是因为将哲学内省法发展为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内省法,直接经验才得以被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冯特而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经验现象仅仅是出于不同的观点予以考察的对象,自然科学内的经验是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知觉的主体性被抽去,进而变为间接经验,而在心理学内的经验是直接的和非派生的,并指出:“理想的科学的内省并非康德认为有危险的对灵魂的紧张监视,它只是对一个人的经验的自我观察。冶〔19〕在他看来,直接经验既然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对经验本身进行直接如实地研究和描述,实质上就是对哲学心理学历来把灵魂作为研究对象的否定。以往哲学心理学的玄学方法,大多采用旧的自我观察法,试图从意识事实以外找寻这些意识事实的原因,或者寻求无意识的元素,最终只能发现关于少量意识事实的混乱的组合,难以发现关于意识事实的有机的、连续性的联系。

尽管一切科学均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但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是依赖于经验主体的直接经验,而是间接经验。自然科学研究是对仪器、样品、科学家等构成的特定情境的解释,作为解释者的科学家置身于这种情境之中,因而科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活动,而非一种抽象的理论筹划。实验最能体现科学的实践本质,因为实验室实践活动具有三个本质特征:第一,隔离。科学家可以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创建一个有关研究对象的微观世界;第二,操纵或介入。对已经隔离出来的微观世界,不必敬而远之,而是以特定的方式操纵它;第三,追踪。不同于观察,追踪是对整个实验情境的控制。其间,除了记录观察结果之外,还要不断地对仪器、样品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最终目的在于发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哲学史上,冯特的哲学研究有其固定和明确的地位,在时空上涵盖的就是这一哲学研究的建立、拓展、兴盛和转型的过程。冯特受哲学的影响,但是这种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反对的是传统思辨哲学,哲学的形态变迁时刻左右着冯特对心理学能否独立的信念。冯特极力反对提出心理本质问题,认为,生理(物质)和心理二者之间并无共同之处,是不同的项,不能把一个包含在另一个之内,而且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拒绝一切不以经验为基础的哲学思辨,不要那种建立在哲学预想之上的心理学。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哲学,它的思辨之所以有价值只是因为在每一步骤上注意到了心理学以及科学的经验事实冶〔20〕

当然,冯特的身心平行论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平行论。他将身心平行论牢牢地建筑在经验基础之上。因为,科学的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而形而上学的身心平行论是建立在心理实体的假说之上,假定存在两种具有不同属性的真正实体,它们平行着变化,要么假定存在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具有两种不同属性,两种属性又对应着变化。冯特的观点实质上对笛卡尔关于两种实体的二元论和斯宾诺莎关于一种实体两种属性平行论的反驳。在笛卡尔看来,人是由物质即身体和灵魂两种实体所组成,身体的特征是有广延而不能思,灵魂则能思而无广延,身心二分走向了极致。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或上帝,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无限的实体。我们所体验到的精神和物质,并非两种分离的形而上的实在,而是同一个实体的不同方面或特性。所有的个体,从自然客体、植物、动物到人,无非都是自然/上帝/实体的永恒流变的暂时表现。

2.实验方法的科学蕴涵

在冯特看来,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经验。心理学无非是对经验采取直接的处理方式,而自然科学采取间接的处理方式而已。因此,这两种处理经验的方式仅仅是对待统一经验的不同观点而已。冯特批评笛卡尔将精神“牵扯在物质运动机制中冶,把精神视为“在根本上只不过是一种应例外地禀赋思维属性的物质原子而已冶〔21〕。他认为,笛卡尔将精神看作物质,这种看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假设理应予以摒弃。反而他试图将精神完全地排除在物质运动之外,进而否定存在具有禀赋思维属性的物质原子。冯特将斯宾诺莎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实体冶改换成主观唯心的“经验冶。经验最终沦落成纯粹主观的内部的东西。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只是我们直接察知的“直接经验冶,而外界现实,则只是从直接经验中间接推导出“间接经验冶,间接经验的存在仅仅在于方便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是一种假定的独立于知觉主体的客观存在物。如此一来,客观的物质世界就被溶解于主体的“经验冶之中,它本身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所以说,冯特的经验观仍然属于思辨哲学的范畴。片面夸大或绝对化一种孤立的经验是唯心论经验观的一种表现。正如马克思批判思辨哲学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冶〔22〕

总而言之,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是对旧的哲学心理学把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种否定,通过对经验本身进行直接如实的研究和描述,才使心理学从旧的哲学思辨中摆脱出来,并且跻身于科学行列的思想前提。因此,心理学应以经验主体直接感觉到的一切主观活动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与人相关的主观的经验。因而在处理经验时,“它把经验的整个内容从它与主体的关系,以及由主体直接所赋予它的特性方面来加以研究冶〔23〕。冯特认为,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以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分支学科,不过,这又为心理之主观特性留下了内省的研究方法。

出于对传统内省主义观察到的是观察者自身经验做法的回避。心理学的实验必须做到观察者与被观察物的分离。为了确保内省所观察到的心理经验尽可能地合乎科学要求,“他为实验室内正确使用内省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则:(1)观察者必须能确定内省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引起的;(2)观察者必须处于准备状态或‘紧张的注意爷状态;(3)必须能重复地观察几次;(4)必须能随着所控制的刺激的作用来改变实验条件。最后一个条件是实验方法的精髓——即变化刺激情境的条件,观察被试经验中所引起的变化冶〔24〕

冯特还规定在实验中进行内省的课题应是一些简单的心理活动,以此来防止内省对历时长、内容复杂的心理经验观察的欠缺。另外,他要求进行内省实验的被试,在实验前要进行训练,直到具备相当的内省技巧之后,才能进行实验。正因为冯特应用了精确的实验来控制内省的条件,使得所要观察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性,这样既便于被试自己进行观察和报告,又便于重复和验证。而且为了防止两种经验的混淆,冯特搜集了示波器、速示器、测时仪等工具,用以科学地记录被试的反应。冯特所使用的仪器构成了实验室的物质基础,进一步证实了冯特重视运用客观实验技术,而不是主观的内省。内省是可能的,不仅事后的立即回忆不成问题,而且对正在进行着的心理活动进行内省也是可能的。心理实验不仅要控制客观条件,而且要控制主观的意向,以便于对经验的分析,复杂的经验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即感觉和感情。冯特的实验内省除了严格限定如何运用之外,他还确定了使用实验内省法的内省任务。他只要求被试内省在心理上的感受,而不作对感受意义的推想。以免产生所谓的“刺激错误冶。冯特之所以这样严格规定内省任务,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实验内省,能像化学家那样去发现和确定意识是由哪些心理要素构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