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审美判断力作为沟通自然与自由的中介
我们知道,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主要目标是弥合前两大批判之间的鸿沟,在自然概念领域和自由概念领域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从而最终完成其批判哲学体系,使得整个批判哲学在人类心意状态的知、情、意三大领域中各自立法,获得对整体的人的认识。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康德哲学的整体目标是从人这个根本问题出发的,早在写作《纯粹理性批判》时,康德就把理性的所有问题归结为三个主要问题:我能够知道什么(形而上学问题);我应该做什么(伦理学问题);我可以希望什么(神学问题),而在《逻辑学讲义》中,康德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人是什么?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可以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人类学,因为前三个问题都与最后一个问题有关系。”(10)因而可以说,对人的思考成为康德对所有问题思考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并在深层次上决定了对前面三个问题思考的理论方向。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解决了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个形而上学问题,康德认为我们仅仅能够获得现象界的知识,而物自体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知的,只是我们信仰的对象。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认为,尽管上帝、自由、灵魂的存在在现象界没有办法获得实证,但是理性的实践应用却要求获得这个概念的实在性,康德通过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这样三个公设确保了一个与感性无关的道德王国的存在,从而将至善(幸福与道德的统一)作为人的终极追求确定下来。这样在感性的经验现象界(自然)与超感性的物自体世界(自由)之间就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而人作为一个整体却要求将自然世界与自由世界统一起来,这就是《判断力批判》的主要任务。在《判断力批判》中,反思判断力从一般判断力中分离出来至关重要,一方面反思判断力获得了与知性、理性相同的立法权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反思判断力的先验原理“自然合目的性”的发现对于康德哲学体系来说又意味着新的发展:自然界的“目的”是人类无法认识到的,它是属于物自体的自由世界的,人们只能通过反思判断力反思到自然好像是具有某种目的的,也就是说,自然是“合目的性”的。对于自然的“合目的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探查:一种是主观方面的合目的性,通过对自然的形式的反思而获得情感的愉悦来把握对象的合目的性,这是一种审美的探查方式;另一种是客观方面的合目的性,通过自然概念目的和对自然进行知性判断来把握对象的合目的性,这是一种目的论的探查方式,无论是审美的探查方式还是目的论的探查方式都是反思判断力的应用,因而在探讨沟通自然与自由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审美判断力上就有可能得不出合理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