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言与反思

语言与反思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区分了经验世界与超验的道德,同样有着对道德的关注,同样发现了审美中的反省思维及其对于沟通道德与现实之间的作用,维特根斯坦却至少在以下两点上避免使自己陷入康德的困境。如果说康德哲学中至善、上帝实存等假设体现了近代哲学注重体系的特征,那么维特根斯坦的思路则显现了当代哲学面对变化着的现实加以反思的态度。下面我们将对维特根斯坦审美化的哲学反思与康德的体系化思想进行比较,并指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现代意义。

第十章 实践、语言与反思

同样区分了经验世界与超验的道德,同样有着对道德的关注,同样发现了审美中的反省思维及其对于沟通道德与现实之间的作用,维特根斯坦却至少在以下两点上避免使自己陷入康德的困境。首先,维特根斯坦与叔本华一样主张人们一旦上升到意志自身的立场,他就必然放弃现象世界中的个体的立场,因此没有必要像康德那样寻找个体立场与道德的立场的统一,也无需借助至善、上帝之类的概念。其次,维特根斯坦特别强调并没有什么先验的概念,这与康德、叔本华都是不同的。在康德和叔本华看来,认识能力的先验范畴划定了经验世界的界限,这一界限是确定不变的,而康德又认为道德世界是由完全不同的自由的概念所规定的,现在要将这两个具有确定界限的世界加以沟通只能借助上帝的假设。审美只是沟通经验现实与道德世界的桥梁的一个部分,这种沟通最终的结论必须是论证上帝的存在。而维特根斯坦则认为没有先验概念为我们提供道德法则,而语法也不是认识能力的必然产物,而是随着生活发生变化的,因此它所规定的经验世界的界限也不是永恒不变的。维特根斯坦既没有设定界限分明的自然世界,和确定的概念所规定的自由的世界,更不存在将两者统一的问题。审美中的反思必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因为只有这种反思才能让我们真正意识到变化着的世界界限,从而超越界限,走向道德的立场,因此反思本身就被赋予了道德意义,无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至善或者上帝。如果说康德哲学中至善、上帝实存等假设体现了近代哲学注重体系的特征,那么维特根斯坦的思路则显现了当代哲学面对变化着的现实加以反思的态度。下面我们将对维特根斯坦审美化的哲学反思与康德的体系化思想进行比较,并指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现代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