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前人对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评价。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西方哲学史中那些同样伟大的人物,如柏拉图,如康德,如黑格尔。这些卓越的思想巨人,以他们聪颖的天资、如炬的智慧,为我们这个世界的黑暗带来光明与秩序,让我们在其中寻到根基、找到价值。当然,这个评价更适用于马克思。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与本书内容有关的几个生活、思想片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引导读者进入他的哲学世界。
第一节 马克思的几个生活片段
一、马克思的烟斗
身旁散落着一叠叠写满苍劲笔迹的厚厚的稿纸,肩宽体阔的雄伟身躯,花白的大胡子,激射出深邃的思想光芒的双眼,这大概是马克思留给人们的经典形象,当然,还少不了的是那支在他手中升腾起袅袅青烟的烟斗。在这支烟斗中焚烧尽了的,是西方两千多年来的哲学史中那些解释世界的哲学,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旧的形而上学;而升起的,是马克思的新哲学,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在解释世界的旧哲学的土壤中吸取了养料,并经过对这些哲学的批判而提出了崭新的哲学原则,这就是改变世界的原则。他为哲学找到了真正的生活基础,并将哲学的最终旨归放在了人身上。这里具体的思想历程将在下文中具体展开。我们在这里想说的是,这支烟斗,还有一些雪茄烟,伴随着当时生活贫困的马克思写完了他的巨著《资本论》。
马克思长年的思考与伏案写作,几乎都是以香烟为伴的。这大概是因为吸烟有助于缓解他长期精神劳作造成的疲惫,抑或能激发他思想的灵感。为了早日完成《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吸烟量猛增。当时生活极度窘迫的马克思曾不无辛酸地向人感叹道:“《资本论》的稿酬甚至还不够偿付写作它时吸的雪茄烟钱……”长期工作的劳累加上大量劣质烟草对身体的伤害,使马克思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他的咳嗽声使人觉得这样一位肩膀宽阔、体质强壮的人似乎就要碎裂一样……”后来,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完成更多的工作,马克思毅然改变了数十年的吸烟习惯,并从此不再碰香烟。
二、发轫的种子
卡尔·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小城特利尔。那里环境优美,四周葡萄园环绕,植被茂盛,算是浸润居民之魂的灵气之地。古人言人杰地灵,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律师,除了本行之外,也颇喜哲学。他尤其喜欢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的作品。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少年马克思,他后来对伏尔泰、卢梭的作品熟能成诵,以致他的女儿说他是“一个地道的18世纪法国人”。从思想传播看,当时这座小城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所浸润。特利尔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为法国所占领,当时的法国思想家圣西门与傅立叶的思想能够相对自由地在这座城市传播。我们抛开当时飘扬在特利尔上空的学术争端不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构想,确实影响了少年马克思,因为我们提到马克思,总是与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分不开的。灵气浸人的家乡和书香门第的家教,在他心中埋下了思想发轫的原始种子。当然,就其本来面目来说,这颗种子是飘在空中的——“空想”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至于马克思怎么把它种植在大地上,让它成长为参天大树,带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大片的绿茵;怎么把它点燃,让它成为熊熊烈火,直指苍穹,带给人们以燃烧的精神力量;怎么把它变为源泉,让它成为滔滔洪水,不断地向着人类一切的不公发起冲击——我们可以说,这是得自于马克思从他的前辈们继承并改造了的哲学。遍观哲学史,我们可能就会发现,在一时盛行的哲学思想的阴影下潜藏着的被压抑着的其他哲学的种子,会在某个时段之后重新发芽活跃,而一举占据哲学的主流;对哲学史是如此,对哲学家个人思想的发展,可能也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