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解:一本揭发依附基督教之人的哲学著作
概述:尼采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不依赖神,而是靠自己的力量顽强生活下去的故事。此书于1883—1885年出版发行。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主张用“超人”哲学思想克服人生的苦难。他认为,要超越循环往复的“永恒轮回”,人就不能逃避命运,而是要接受命运。
此书是尼采的主要著作。它采用故事的形式来论述哲学,因此很多人都喜欢这部作品。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始祖。
说到为什么主人公是查拉图斯特拉,因为他所从属的琐罗亚斯德教以善恶作为道德的原理,以此作为尼采所批判的基督教的对立面是再好不过了。此外,尼采认为,欧洲社会堕落的原因就在于以肯定弱者的“奴隶道德”为教义的基督教。此书就是为了揭发这样的事实而撰写的。
此书一共分为四部分。让我们来逐一分析鉴赏。
首先,第一部分的序言,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30岁的时候退隐山林,但为了告知人们真理,他下山了。最初,他在城镇上告诉民众象征着大地的“超人”和站在其对立面的“末人”。末人,指的是寄生于大地的跳蚤类生物,它们没有超越自我的意愿。对造物者而言,这些生物是最应该被蔑视的。但是,民众都想做末人,而且根本无法理解超人的含义。最后就连查拉图斯特拉也放弃了解说,离民众而去。
接下来我们介绍此书的神话部分。精神一共经过3个阶段的变化:首先精神变成骆驼,再由骆驼变成狮子,最后由狮子变成小孩。这个变化体现了精神克服自己逐渐获得自由的过程。以这种精神的成长为前提,查拉图斯特拉批判人们由地上想逃往彼岸世界的态度。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参见本书第36页)的观念。
查拉图斯特拉将一切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原理虚无化,并宣扬一种超人的道德,及在直面诸神之死时不逃避,而是面对大地,虔诚地活着。表达了这种思想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希望弟子们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去开辟人生,又一个人归隐山洞了。
要想超越苦难,只能接受苦难
现在进入第二部分。在山中度过了数年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教导被世人歪曲,于是他再度下山。现在,有个真相已经明朗——神只是人们的一种假想,接下来有必要重新认识只有地球上的生物才是唯一真正存在之物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应该解放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创造力。
查拉图斯特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抑制生命的基督善人与消极的虚无主义者们的欺骗。一种能够诞生生命的“强力意志”被隐藏起来。终于,现在这种意志贯穿生命始终,作为一种本质性的力量受到了积极的肯定与认可。
这种意志是创造的源泉。人类只有通过创造,才能让自己从苦恼中解放出来。但是人还是不能获得最终救赎。要获得真正的救赎,就必须要将“永恒轮回”视作自发而为的东西。为此,查拉图斯特拉再次回到了山中。
第三部分论述了这种永恒轮回:
一切事物皆在往复。存在的车轮永远都在转动。一切事物皆会死亡,再而复生。存在,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在这里,事物永恒的循环往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万物皆空的否定性侧面,其二是在能够到达极限之处的作为最佳方式的肯定性侧面。否定性侧面会转化为肯定性侧面。
下面的一句话将体现这一点:
这就是生吗?那么,请再来一次吧!
只有通过这样的转换,永恒轮回才能保证事物能够永存。
到了第四部分。当查拉图斯特拉在山洞中又度过了一些年月时,他听到了人们艰难的遭遇,于是他再度下山。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些高层次的人,查拉图斯特拉把他们招到山洞中去。从超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坏,查拉图斯特拉对其身上隐藏的超越自我的可能性抱有期待。然而,最终他领悟到这些人终究不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于是他舍弃了“最后的罪”,即心中尚残存的一丝同情,离开了山洞。
此刻,一切真相皆在太阳之下暴露出来,查拉图斯特拉已经向象征万物的价值开始转换之时的“伟大的正午”迈出了第一步。这正是他作为超人迈出的一步。
最终尼采想说的是,唯有真正接受苦难,人才能超越苦难。在他另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中,对太阳神阿波罗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观进行了对照性的描写。乍看上去十分开朗的阿波罗,实际上是内心阴暗的狄俄尼索斯的影子。正因为阿波罗从本质上接受了痛苦,所以看起来才会既开朗又强大。
在现在这样一个穷途末路的社会,我们之所以需要尼采的思想,是因为尼采思想中充满了这种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苦难的顽强意志吧。
尼采其他作品(本书推荐作品除外)
关于尼采的其他作品,有道德批判为主的《论道德的谱系》,以及自传作品《瞧,这个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