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文字学》

《论文字学》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设立了不受权威限制的哲学教育研究机关“国际哲学学院”而出名。第一部分是“文字以前的书写”,对德里达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总述。与此相对,德里达认为,如果没有书面语,则言语也不可能存在。但是德里达认为,补充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这层意思来看,此书可以说是德里达确立解构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此书中,德里达阐明了与法律解构的可能性相对的正义解构的不可能性,因而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超解:阐明书面语言的优越性的颠覆性宣言

概述:德里达的代表作。通过阐明书面用语相对于口头用语的优越性,重新构筑近代思想,从而提出“解构”概念。此书于1967年出版发行。

雅克·德里达(1930—2004)

法国现代思想家,解构主义代表人物。通过解构概念重新审视西方哲学的传统。因设立了不受权威限制的哲学教育研究机关“国际哲学学院”而出名。

“grammatologie”,是“文字学”的意思,“gram”是词根,即关于文字的学问或书面语言理论的意思。此书既是作者雅克·德里达的初期作品,也是阐明他基本立场的代表作。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代表性哲学家,他始终批判西方关于内部与外部、真与伪、善与恶这种形而上学(参见本书第36页)的相对关系。

“解构”一词象征着德里达的思想,其灵感来源于海德格尔(参见本书第26页)提出的“拆解”概念。德里达由此创造出了“deconstruction”一词,意为将构造物分解之后再重新构筑。也就是说,解构指的是质疑相对关系的对立轴,并将其主要部分从中抽离出来。

此外,德里达还教授不依附权威的哲学,并成立了学习哲学的场所“国际哲学学院”,是一位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的人。

此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字以前的书写”,对德里达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总述。第二部分是“自然·文化·书写”,就具体事例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的总论主要论述了与言语(parole)相对的书面语言(écriture)的优越性。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思想,一直在强调言语的优越性。与此相对,德里达认为,如果没有书面语,则言语也不可能存在。

这时,德里达注意到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结构主义(参见本书第192页),并对索绪尔的语言学以及沿用其学说的音韵学家们的声音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德里达表明,根据重视言语的索绪尔(参见本书第188页)的理论,与表音文字相关联的书写是不存在的。虽然如此,德里达也并非提倡用书写中心主义去代替言语中心主义,反而是从言语中心主义中试图找出书写的存在。也就是说,从声音的中心可以找出作为“原始书写”的“痕迹”。这里所说的痕迹,指的是事物意思的绝对性根源。

第二部分则对第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进行验证。德里达对列维-斯特劳斯(参见本书第192页)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列维-斯特劳斯描述了在无文字社会里书写是如何夹杂在其中的。由此可知,这种文字书写与社会阶层、与为了经济上的榨取而存在的权力是不可分割的,即文字书写是一种外来入侵。

但是德里达认为,文字书写并非像列维-斯特劳斯所描述的那样,与自然和文化区分开来。与其说是区别,不如说文字书写是从前就存在的“原暴力”。暴力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存在了。乍看上去,列维-斯特劳斯对西方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实际上却仍然未能跳出其框架。

德里达晚年发表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共同声明

实际上,列维-斯特劳斯将卢梭(参见本书第142页)看成“人类学的创始人”。因此,德里达也倾向于批判卢梭。根据卢梭的理论,文化是对自然的一种“补充”,由此可推断,文字书写则是声音的“补充”。补充,即补足之意。也就是说,文字是声音的代理,声音是思考的代理。这样一来,文字就变成了思考的一种间接体现。

传统的形而上学思想认为,补充的东西不过是外部的、次要的东西,并且会被试图排除在外。但是德里达认为,补充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自然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正是补充的理论形成了将不相同的两个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的根据。也就是说,补充重新审视了事物构造的内外部关系,具体如下:

乍看上去派生且表层的外部常常与内部相联系,且外部是构成内部的积极的要素,两者相互依存。

此外,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甚至可能会发生逆转,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可能一概而定。实际上这种构想与前文介绍过的解构概念的形式相一致。从这层意思来看,此书可以说是德里达确立解构主义的重要著作。

德里达的解构概念后来也被运用到各种形式中,其中之一就是他的《法律的力量》。在此书中,德里达阐明了与法律解构的可能性相对的正义解构的不可能性,因而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晚年的德里达为了抗议伊拉克战争,与哈贝马斯发表了共同声明,对政治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虽然他的思想抽象深奥,但是我们仍然能从现实角度去感受它,因为解构主义与现实社会有一种积极的联系。

德里达其他作品(本书推荐作品除外)

关于德里达的其他作品,有论文集《写作与差异》,论述语言学的作品《有限公司》,以及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意义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