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启蒙人道主义与哲学人类学传统

启蒙人道主义与哲学人类学传统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前半部分主要集中论述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的批判,以及由此确立的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性的成就。因此,事实上,虽然《1844年手稿》中的哲学人类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启蒙人道主义的价值诉求,但已经不再是无神论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本章后半部分的任务主要是从思想史上清理马克思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启蒙主义因素,并点出启蒙的局限性。

18世纪被称为启蒙[1]的世纪,这场启蒙运动席卷欧洲,影响直至北美殖民地,由于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所以18世纪也被称为是法国人的世纪。启蒙运动不但波及的地理范围广,其成果也遍及各个领域,包括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建筑、工业和科学等。本章前半部分主要集中论述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的批判,以及由此确立的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性的成就。法国启蒙运动持续了近一个世纪,1789年法国大革命践行了启蒙运动的精神,作为体现法国大革命成果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谈道:“尤其倚重自然权利、平等、自由、功利、社会契约、分权、财产等概念。”[2]启蒙运动虽然发生于法国,以巴黎为中心,但是对启蒙的反思却是主要在德国展开的,并形成了德国式的启蒙传统。在德国,康德、费希特、谢林、荷尔德林和黑格尔等人,通过哲学的方式,或进一步确证了启蒙的理念,或反思了启蒙的成果,或指出了主体性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

马克思从中学阶段一直到《莱茵报》遇到“物质利益”的这段时期曾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学者城塚登就特别强调法国启蒙思想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他把“人本主义、自由主义、感性的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3]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三个方面。由于马克思所生活的莱茵省离法国很近,故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思想直接影响了莱茵省的青年和包括马克思的父亲、未来的岳父等在内的有识之士,所以马克思在上大学之前就曾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影响。之后在柏林大学期间,他虽然站在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立场,用理性批判现实,但是其共同的旨趣都是要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自由而奋斗是马克思终生的目标。《1844年手稿》是马克思集中阐明人道主义思想的著作。在与自由主义的短暂交集后,经过“物质利益”问题的反思,马克思发现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中无法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他认为启蒙思想家所要实现的人道主义只是把宗教批判——无神论——作为全部和结果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启蒙思想家所要实现的平等和自由造就了新的不平等和不自由,他们的目的只是让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但是要实现人类解放,必须废除私有财产。因此,事实上,虽然《1844年手稿》中的哲学人类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启蒙人道主义的价值诉求,但已经不再是无神论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本章后半部分的任务主要是从思想史上清理马克思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启蒙主义因素,并点出启蒙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