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仅间接和直接推动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精神文明。自然科学理论创新给人们提供了价值判断的方法论。科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追求知识,献身科学就是追求人类的精神文明。科学实践使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懂得了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造福于人类。

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积极成果,它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仅间接和直接推动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精神文明。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例如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开始是伽利略和开普勒分别发现了“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上”物体运动的规律,接着是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发现和科学理论的建立推翻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近2000年间有关物体运动的错误观念,使人们获得了从天上到地上一切物体运动规律的新概念、新观念,把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技术层面上讲,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人类认识的各个领域。如指南针的发明,使人类获得了在海洋中全天候、远距离航行的驾驭能力。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世界。高能粒子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等。正是这些技术手段,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使人类的感官和大脑得以延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终于突破自身生理条件的局限得以不断提高和扩大,从而推进了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

科学技术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能把愚昧、落后、目光狭隘的人们,改造成富有智慧、先进、眼光远大的人们,同时又为人类继续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新的手段。正是由于一次又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明,为人类认识未知世界提供了先进的工具、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才使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能力一步步增强,认识的程度一次次加深,从而推动了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认识的活跃和繁荣,进而创造了新的精神文明。

(二)科学技术推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作为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当它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中去时,其巨大的精神力量,会给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构建出全新的价值观念。

自然科学理论的每一次创新作为新的价值体系给予人们价值观念以巨大影响。例如16世纪哥白尼的天文学说的出现,当这一学说被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到的事实所证实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世界,一个隐藏的世界奥秘,一个负载着新的文化信息的价值体系,从而产生对宗教文化价值体系的信仰、知识、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动摇。这正是自然科学理论创新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作用的巨大价值所在。人们从科学理论体系上所获得的不只是孤零零的单个现象的知识,而是整个世界构成的新原理、新价值观。

自然科学理论创新给人们提供了价值判断的方法论。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科学理论观念作为新的方法论支配着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如16世纪的太阳中心论、17世纪和18世纪的机械论的宇宙观、19世纪的进化论、20世纪以来的相对论。这些理论的出现一方面表示了一个时代最突出的自然科学理论成就,另一方面表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的建立,特别是当它成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时候,支配着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当牛顿用数学的方法描绘了机械运动的规律,三大定律告诫人们只能按照机械运动的世界观去生活的时候,机械论的宇宙观就成了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当20世纪到来的时候,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及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论的宇宙观和直线进化论的思想被推到对立面去了,用机械论的宇宙观和直线进化论的思想解释和认识人类社会,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提供的科学方法论愈来愈成为人们新的思维方式,愈来愈转化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他像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等的出现,也都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价值思维方式,使人们学会了从系统的观点、整体的观点看问题。

科学技术知识能够改变旧的价值观、构建新的价值观,在于不同的技术包含不同的价值,可以说任何一个技术体系也就是一个价值体系,同时,技术体系的变迁也就是价值的转换。新技术体系作为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必然带来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及财产制度、政治制度、社会规范等的变迁,带来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这自然会产生应变意识、产生新的价值观念。马克思在谈到机器和大工业生产时曾经指出,科学、巨大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是体现在机器体系中的。如果说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创新与哲学相结合产生了唯物主义、启蒙思想和政治革命理论,那么,蒸汽机、电力和自动纺织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则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及整个近代西方社会革命动力的真正来源。可以说近代西方整个社会的理论、思想、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都是和机器技术、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机器不仅创造了大工业生产,创造了铁路、公路、火车、汽车、钢铁、纺织机,而且制造了国会、行会、联盟,创造了机械论宇宙观、能量守恒定律、启蒙哲学、宪章运动、美国宪法、共产党宣言。

技术价值转换所以能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还在于它能够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情境。当农耕技术出现的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与世无争。尊祖宗、孝父母、慈儿孙、悦亲戚、信朋友一类伦理价值观念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情境中生长出来的。但是,当大机器生产到来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完全改变了。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环境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根本不可能的,“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与世无争生活也只能是偶然的享受。这就造成了人们生活的新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情境,必然造成新的社会观念。

(三)科学技术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对科学的追求可以培养人们的高尚道德品质。科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追求知识,献身科学就是追求人类的精神文明。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人们崇高的道德品质,科学实践活动曾经使许多科学家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科学实践活动使报童出身的爱迪生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他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科学实践使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懂得了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造福于人类。他说:“只懂得应用科学的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4]科学家们为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为服从真理而果断地修正错误,严肃认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等,都是最宝贵的道德资源,也是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是战胜迷信和愚昧以及解放思想的精神武器。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与宗教迷信、唯心主义相对立的。科学产生以来,就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挥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有力地批判了“地心说”,动摇了宗教存在的本体论基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话。愚昧与落后、科学与文明是相伴而生的。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才能用科学的观点,对大自然存在的各种现象作出正确的解答,才能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一切社会现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科学技术还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把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荟萃于其中,每个时代的哲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古代,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具体细节不能作出明确的描述,只能对其进行笼统、直观的说明,与此相应,便产生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科学领域里许多划时代的新发现,尤其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十分丰富的材料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进程,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科学的新成就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坚实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又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一方面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自然界的物质本性和辩证性质,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确证提供了新的更加可靠的科学论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和新的科学材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石。

(四)科学技术的文化教育功能

科学和技术都隶属于文化范畴,并构成了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发展,而且还会作用于文化的其他要素,引起整个文化的变迁。文化在其器物层次、制度层次、行为规范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上,都受到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就某一特定社会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引起其固有文化的变态、异化、解体以及二元文化的激烈冲突。但就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过程,终将被文化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文化的更新和繁荣。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直接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如汉代以前,精神文明生产的主要记载材料是甲骨、钟鼎、竹简、丝帛等,书写、雕刻、携带都非常不便,因而精神文明生产量小面窄,文学艺术等精神活动主要见诸封建朝廷和诸侯达贵等上流社会,而很少见诸民间。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使人类书写材料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但使文字书写、作品携带方便和容易,而且使各种书籍著作变得更加便宜和易于保存,从而推动了文字信息的推广、传播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特别是宋代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书写实现了由手工转向机械操作的伟大转变,从而大大地促进精神产品的普及推广,促进了思想、文化、政治的交流。宋代和唐代比较,在教育上不但放宽了对学生出身门第的要求,一般人家的子弟亦可以入太学,并且在史学、地方志的编写方面也比唐代规模更大,记述的内容更加丰富。到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使中国古老的汉字进一步获得了青春。1983年王永民工程师研制成的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1986年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研制成华光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大大地缩短了图书出版的周期,加快了以纸为载体的各种报刊杂志传播社会信息的节奏。现代缩微技术,使过去秦始皇每天批阅的重达60千克(120斤)的文件,变成了不到手掌大的一张胶片。现代通讯电报、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卫星通讯的发展,现代宣传工具如电影、电视、录音的采用,使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的传播大大缩短了时间,缩小了空间。精神生产工具、对象、方法和过程的改变,极大地改变了精神生产本身,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成果还被越来越广泛地吸收和应用到文学、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中去。例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现代艺术的内容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为各种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新颖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表现工具,特别是为艺术欣赏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大众传播方式。这样,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有力地推进着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