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性语境下的艺术与美学

现代性语境下的艺术与美学

时间:2023-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在现代性语境下出现的艺术,也即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的艺术。近代艺术与美学中的二元对立范畴,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调解的学理困境,生成了现代主义的艺术与美学。在波德莱尔看来,现代艺术家寻求现时生活的短暂的美、瞬间的美,这种美也就是现代性的美。在此,艺术表现与审美与这个非理性的个体主体密切相关,如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就表明了这一特点。因此,表现成为现代性下的艺术存在的重要方式。

欧洲传统艺术秉承了古希腊的模式,这种艺术主要表现为写实主义风格、人物形象中心与范式化。古典主义艺术在形式上强调塑造性与完整性,严格按照古代艺术的规范进行创作,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性,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继古典主义之后,在欧洲又出现了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主张,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与注重想象。然而,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艺术的特质发生了变化,那时在英国和法国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后来还有象征主义诗歌。

新的艺术流派与风格的出现,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艺术范式及其特征,它们用主观感受代替了生活现象的客观再现,以叛离的态度破坏了既有的艺术传统与规范,凭借隐喻或象征的手法表现了难以言状的独特的现代心态。进入20世纪,尤其是在经历了野兽派、立体派绘画、象征派诗歌与印象派音乐的冲击之后,传统艺术在西方已完全丧失了主流地位,各种现代主义艺术相继登台,并支配了20世纪的艺术。

在艺术领域,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近代的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凭借工业革命中技术的产业化,西方社会迅速展开了制度文明、经济体制与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现代化运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化运动既给传统带来了解构,又拓宽了未来发展的崭新层面。

“我们这个世纪的艺术已呈现出一种不断进行革命和发明新形式的现代主义趋势。”[5]在现代性语境下出现的艺术,也即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的艺术。近代艺术与美学中的二元对立范畴,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调解的学理困境,生成了现代主义的艺术与美学。

在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中,可以看到这一转化及其意义。在18世纪至19世纪之间,西方出现了从古典主义中分化出来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到了19世纪后半叶,这一对立更趋尖锐与激烈,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分化进一步展开:浪漫主义极端化为象征主义与唯美主义,而现实主义则走向了自然主义。

在绘画领域,还出现了颇具自然主义倾向的前印象派及其向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后印象派的转变。后印象派可看成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派之间的过渡,塞尚则是传统艺术的最后一位画家、现代派的第一位画家,所以他常被称作现代绘画之父。在这一系列对立及其交织之中,艺术实现了从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的转变。当然,与之相应的还有现代西方美学的各种流派的产生。

早在19世纪,波德莱尔就在艺术与审美的领域之中,预见与意识到了现代性的到来。在波德莱尔看来,现代艺术家寻求现时生活的短暂的美、瞬间的美,这种美也就是现代性的美。其实,波德莱尔本人就是一个深具现代性气质的诗人与艺术评论家。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美学具有一种想象的美学的特征,他的现代性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甚至被作为最早的先锋现代性。

同样,尼采在其著作中也曾多次提到现代性,他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出发,揭示了与现代性相关的问题。他认为,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希腊艺术的两位守护神之一,它代表的是一个醉狂的世界,使人沉酣于人生,狂歌醉舞在酩酊大醉中感受生命的欢悦,忘却生命的痛苦,与世界融为一体。当然,他主要针对的是市民的现代性,但他也阐释了先锋现代性的问题。

19世纪中叶以后,先锋的现代性得以彰显。“先锋派的抗议,其目的在于将艺术重新结合进生活实践之中,揭示出自律与缺乏任何后果之间的联系。”[6]从此以后,意志主体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剥离了理性的地位与意义。在此,艺术表现与审美与这个非理性的个体主体密切相关,如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就表明了这一特点。

在此,作为客体的自然世界,不再具有独立与自足的意义,创作主体的情感与意志的表现,才是审美的根本之所在。因此,表现成为现代性下的艺术存在的重要方式。表现不同于模仿,它关切于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自然事物的自在的存在已丧失了独立性,主体通过情感的表现来显现艺术。就其表现性而言,现代主义艺术莫不如此。

现代主义艺术的尝试性特征体现在,现代主义艺术在自己的路上进行着实验着它的各种新颖的表现形式。现代主义艺术的尝试性可以说是它永葆青春活力的原神。从艺术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出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背弃传统,反抗一切既定规范的姿态。它在不断地扬弃自我去寻求新的精神境界,而展示出激进的叛逆行为和思想。

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锋性,在这里也称为前卫,或当作前卫的意思理解。充满尝试性的现代主义艺术,不满足于传统积淀而成的表述形式,它必须引进一些陌生化的手法以体现其先锋性,使人对它产生一种盛而不衰的新感觉,使现代主义艺术更具鲜活的感性,从而更具诱惑力。此外,现代主义艺术还具有表现性特征。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要想找到哪种传统艺术的写实风格是很难的。

在人与其生活世界生疏化的时代中,外部世界的客观性遭到了怀疑和损害,艺术家们纷纷复归自我的心理世界,把艺术当作宣泄与倾诉的一种方式。在造型艺术中,色彩、线条和形体也不再服务于客观物象了,而成了主观意念的视觉化载体。现代艺术的抽象性特征表现在,从艺术的表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绘画中的细节刻画,以及文学中人物的个性描写,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基本上消失了。现代主义艺术中经常出现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现象,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艺术观念。

作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绘画虽然还是具象的,他还没有抛弃人物、静物和风景等传统绘画题材,但他无意描摹对象的外在形貌,也不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感情,他的目的在于揭示出对象内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结构,即他所说的圆柱体、锥体和球体。

在塞尚之后的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中,再现性因素进一步退到次要地位,他们注重的是通过简化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画家强烈的或快乐或痛苦的激情。立体主义者更加肆无忌惮地肢解了自然的形象,它们的画面是支离破碎的自然外在形象的零件的重新拼合。就这样,通过将自然物象简化、分解和重构,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具象因素越来越少,一种完全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抽象主义艺术终于瓜熟蒂落,宣告诞生。

由于是从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演变而来,并且强调抽象形式的移情作用,康定斯基被称为抒情抽象派。与之对应,另一类从立体主义过渡而来,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几何抽象派,则更带有纯粹的数学研究性质。蒙德里安相信,宇宙万物的结构都是按照数学的原则建立的。经过长期的探索,蒙德里安最终找到了一种非常精确的绘画公式即格状结构,它由水平线、垂直线、三种彩色(红黄蓝)和三种非彩色(黑白灰)共八种基本元素组成。通过结构比例和色彩搭配的变化,他使这一绘画公式产生了无数和谐的变体。

同时,现代性的艺术以其对时间性的独特把握,来反驳非时间性的经典艺术。在近代艺术中,时间在本性上并不关切于艺术之本质。也就是说,近代艺术的本质是非时间性的。然而,现代艺术却根植于时间之流中。正因为处于时间的流变之中,现代艺术与现代性一样,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把握时间,也才能更好地关注艺术不断流变的本性。如先锋派艺术就是旨在对艺术展开反复实验而自由探索的艺术。

鉴于时间的永恒流逝,现代性艺术强调创新的无限性,除了不断的探索与实验,别无他法。“发现了无意识和原始艺术,这同样诱导着当代艺术朝更加冲动甚至更加野性的表达方式迈进。艺术成为一种仪式、一种牺牲,总之是一种过激的行为。”[7]传统艺术与美学所探讨的固定不变的艺术法则、审美标准与非时间性本质,在现代性的语境里不再有意义。

现代主义艺术不是一些具体的艺术流派,也不是由某些人组成的同人集团。但从时间上,更从艺术精神方面,现代主义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突出了其表现的独特风格,不断地实验与探索,实现着对传统艺术观念、技巧的解构与放弃,传统的再现论与模仿论已不再规定与支配现代艺术与美学理论。

20世纪的现代艺术的表现,往往通过抽象的手法与对技法的不断放弃来完成。但对现代主义艺术而言,也不都是写意的或抽象的,也有写实的,还有具象的。基于表现,艺术与审美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独特地位。也就是说,20世纪的艺术获得了自足性,审美与艺术理论也有了其相应的自足性。

在现代主义的艺术面前,已经没有值得刻意去追寻或遵循的模板,但是感性却仍然要求更新更多的满足。“如果说现代性是指对当代生活那些主要的方面所进行的一种灵活多样、没有偏见的探讨,那么当时存在的现代艺术便是现代性的精华。”[8]许许多多形式的试验,将感官印象重新组合分解表现为感官印象,形式的创新明显加快,更新的频率如此之高,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

在根本意义上,艺术已不再是精神沉思的酿造之物,对于艺术的欣赏也不再是认识与自我观照。因为,在艺术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主题的空洞。毕加索在他的中后期的作品中,不间断地打碎现实又组合现实,打碎自我又组合自我;达利以其怪诞的梦幻之景,表达出生命游戏的无价值的趣味性。

现代主义的诗歌则尽力将弹跳的韵律强加给读者。戏剧打破了与观众的空间隔阂,从而使戏剧的审美距离缩至最短,生命的现场参与代替了审美观照,行动中的艺术感觉压倒了习惯的欣赏。现代主义所试验和创造的一切结构形式,都意在破坏过往的艺术类型,局部代替了整体,机械组合压倒了有机统一。

但是,无论怎样,现代主义艺术仍然以其独有的多元形式,感受并敞开了现代人们的生存状况与存在处境。然后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现代主义的破灭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首先,在经济、技术层面,现代主义艺术极力批判和抵制的科技力量,已经发生更加深刻的整体结构和方向性的革命,科技成果改变了公众生活的质素和形式,也改变了体制运作的效率和方式。

在政治体系中,现代性的政治危机改变了它的解决途径。意识形态对于政治的实际影响力大大减弱了,集权主义方案和冒险主义的反抗策略,都已逐渐遭到摈弃。在文化层面上,主体性的消解、同一性的分裂、价值中心和整体性消散,以及本源的终极的信念受到了嘲讽,深度意识流向平面化,出现了所谓后现代知识形态。

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自然,并受制于诸神。中世纪的艺术则置于上帝的规定之下,上帝是艺术与美的根据与源泉。在近代,艺术的各种表达方式与人的理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是到了现代,艺术才成为了艺术存在自身。以革命性的解构力量,20世纪艺术宣告了先前艺术的过时或终结,并不断地把新的艺术样式与门派展现在公众的面前。人们甚至因为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花样繁多而无所适从。

在近代美学中,主客体的对立一直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对于现代美学而言,主客体的分立不再有意义,强调的是主体的情感表现等问题。同时,无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还是从理论总结的角度,现代艺术与现代美学的不同展开维度,都在不同的层面与程度上,克服了近代美学的认识论困境。

对生命存在及其意志的强调,是20世纪艺术创作与美学表征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特征。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艺术发展与美学思想中,出现的主客分立的困境,到了19世纪末,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克服。进入20世纪,人的生命存在与生存状况成为艺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对主观情感的强调,尚未摆脱主客对立的前提的话,那么,从叔本华、尼采开始,就充分强调生命的存在及其意志之于世界的本源性,以及它对于艺术与美学的规定性。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命及其意志在艺术中的影响,得到了狄尔泰、齐美尔的生命哲学的强化。20世纪的柏格森的绵延与克罗齐的直觉,无不是对生命本体的充分肯定。

生命及其存在成为艺术与美学表征的基本方面,但现代性语境下的艺术与美学的存在仍然是多元性的。如心理的与人本的维度、形式与符号的维度、语言与分析的维度、社会批判的维度,以及结构与解构的维度等,但最为根本的维度,还是存在的维度。

现代主义美学的总体风格是强烈的非理性倾向,这一倾向彻底打破了自古希腊哲学、古典主义,直至启蒙时代的理性传统。在霍布斯和卢梭的作品中,欲望和情感凌驾于理智之上。卢梭的自然主义和反文化反体制的姿态,使他成为现代主义的精神渊薮。黑格尔的后学们发展了黑格尔对意志力的肯定。叔本华则将意志归结于欲望,由此而凝结为世界的表象。尼采崇尚酒神精神,即无意识的欲望意志与审美形式的结合,主体的沉醉被赋予诗意的光辉。

现代主义的内在激情是反叛的、绝对自由的和高度感性的奇特的结合物。20世纪的艺术与美学之所以出现这一多元性的现象,在于现代性本身是多层面的与复杂的。在视角主义看来,存在着多种可供选择的、互不相同的独特视角,各个不同的视角都有对世界的解释,并且并不存在一个权威性的、客观的选择方法。如果只是从某一固定的、单一的维度与层面,去揭示现代性及其语境下的艺术与美学,显然是会失之偏颇的。

在现代性的多元语境中,艺术的标准与审美的原则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艺术自身已失去固定的评价尺度,而且对艺术的理解与把握甚至是混乱的。对何谓现代派艺术的问题,如写实主义是否一种现代艺术等,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人们甚至感觉到,越来越不知道艺术究竟是什么了。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一方面,展现出对传统美学困境的不断克服;另一方面,又不断开拓出自身的多元维度。由于失去理性自身的规定,现代艺术与美学也变得更加难以把握与理喻。其实,“从黑格尔开始,美学的对象不再是美或鉴赏,而是艺术的自律,是艺术自身的历史变化,是艺术随着自身的‘进步’而必然出现的异化,是艺术消亡的计划”[9]。同时,美学也逐步成为消费时代的一种大众文化,并在现实的尘世生活中寻求自身身份的合法性与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