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种工具,比如斧头,是一个自然物体,那么斧头的本质就是它之所以成其为斧者,这就是斧头的灵魂;假如它失去它的所以为斧者,它就不再是一把斧头,只是名字叫斧头罢了。”
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On the Soul)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切物体都有四“因”。首先,质料因(material cause),它是由什么构成的(斧头可能由木头和金属构成)。第二,形式因(formal cause),它的形状(斧头显而易见是“斧头形状的”)。第三,动力因(efficient cause),什么使它产生的,这是我们通常使用“因”的含义(斧头制造者是斧头的动力因)。第四,物体存在的原因,即目的因(final cause),它的本质或“灵魂”(斧头砍木头—我们会忽视它偶尔被用于疯狂的杀戮)。当然,我们也可以让斧头成为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与自然物不同,斧头没有独立于我们使用它的方法的“动力因”。因此,人造物与自然物如树或者其他物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不同的“因”,现代思维可以为其中三个因找到合适的位置:当我们分析某物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想到它的质料、形状和使它存在的原因。然而,第四个“目的因”有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往往并不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存在的实质或理由。比如,石头的真实本质是什么?除了它可以有各种社会用途(镇纸,投掷物)之外,至于它是否有自然的目的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生理器官就大不相同,我们很容易想到它的目的,比如眼睛的目的是用来“看”。
然而,这一点也有问题,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根本没有提到目的。眼睛进化不是因为它们有事情要做,而是对一种不知名力量的反应;如果不是通过这种偶然的机会,任何人的计划都不可能实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视力源于盲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