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贪图享乐,要热爱上帝。这是永恒的事情,在其中一切矛盾都能得到解决;在其中无论是休闲还是工作,都会感到很快乐。”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
《衣裳哲学》(Sartor Resartus)
托马斯·卡莱尔是苏格兰哲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和讽刺作家,他所倡导的德国唯心主义不仅影响了浪漫主义,而且对美国先验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因为《衣裳哲学》(“拼凑的裁缝”)而出名,这是一本稀奇古怪的书,包括讽刺性地描述了一个德国衣裳哲学家(上半部)和有点朦胧的精神自传(下半部)。通常认为,这里的“衣服”是世界的“外部”面貌的隐喻。为了找寻外部表象“背后”的东西,书中主人公一开始拒绝接受世界的传统智慧,认为拒绝存在是无意义的(因此接受悲观主义—“永远的否定”)。继而,他转向了一种脱离世界的态度(冷漠的中心),最后到达了对生活价值的积极肯定(“永远的赞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卡莱尔的书是对经验主义的批判,或者说是批判那种认为我们必须将知识建立在感官证据上的观点,因此也批判功利主义将快乐的最大化看做“好日子”的主要目标。与此相反,卡莱尔提出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并不能通向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相反,我们必须追求使生活有意义的理想—“在此所有矛盾都将得到解决。”
除了浪漫主义之外,卡莱尔还与尼采在许多想法上产生了共鸣,其中尼采的《超人》可能就是受卡莱尔后期的关于英雄理想的影响:天才之人,比如莎士比亚或奥利弗·克伦威尔,都受到热情或愿景的驱使。因此,寻求快乐最大化和避免痛苦,使我们自己“更舒适”或“更好”(进步的目的),就其本身而言是无意义的,除非它们服务于更高的理想;否则,此种关注只会是空洞的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