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构主义哲学

解构主义哲学

时间:2023-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些原因,一些人把德里达当做偶像崇拜,而其他人则把他的著作当做无关紧要的东西加以拒绝,认为它是聪明的但是毫无意义的游戏。我们也许会争辩说解构主义低估了它自身:如果没有确定的意义、真理或现实,那么,研究哲学就毫无意义—甚至包括德里达的哲学。

“只有文本。”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

《论文字学》(Of Grammatology)

在现代哲学方面,没有人比雅克·德里达更能阐明区分问题。这位阿尔及利亚出生的法国哲学家始终站在后现代主义的最前沿,他称之为“解构主义”的首要观点是:关于“现实”的每个观点都包含偏见和假定,不比任何其他观点更合法有效—德里达有名的断言称:我们不能有效地区分事实和虚构。

因此,解构主义试图去“拆析”这些不同的视角,每个视角—把写作作为一切形式的交流和思想的隐喻—是一个“文本”。然而,我们审视“文本”时发现它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比如,传统上哲学假设我们把世界当做独特的主体来体验的;然而,德里达认为要想在“自我”和“他者”之间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者都只是文本的构式。因此,写作和思想通常没有能力指代文本之外的任何东西:我们认为语言“指”的是现实,但实际上,“现实”只是另一个结构:只有文本。

后现代主义的特性是往往把“自我指涉”看作一个主要特点。任何不把自己当回事,或意识到自己人工的或“建构的”本性—评论电影制作或作者身份的惯例的电影或小说—据说都含有“后现代的讽刺”。然而,一旦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哲学里,那就破坏了哲学家们一直试图完成的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文本之外一无所有”,那么“现实”或“客观”这些概念就不相关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寻求真理还有什么意义呢?

由于这些原因,一些人把德里达当做偶像崇拜,而其他人则把他的著作当做无关紧要的东西加以拒绝,认为它是聪明的但是毫无意义的游戏。我们也许会争辩说解构主义低估了它自身:如果没有确定的意义、真理或现实,那么,研究哲学就毫无意义—甚至包括德里达的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