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妻子燕妮,是他儿时的邻居,长他4岁。燕妮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贵族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许多英俊贵族青年都为之倾倒。她原本可以缔结一门足以享尽荣华富贵的婚姻,但她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21岁那年,瞒着父母与17岁的马克思私订终身。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
1836年,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转到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要分离并等待对方很长一段时间。在苦等了七八年之后,他们才于1843年正式结婚,期间只见过几次面,联系只能通过书信。举行婚礼后,马克思和燕妮进行了一次短途旅行,之后他们就去了巴黎。至此,他们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这也使得他遭到了反动势力的诅咒和驱逐,燕妮与他四处转移,生活很是艰难。马克思与燕妮共生育了七个孩子,但只有三个女儿活了下来。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妮依然深爱着马克思。她不仅为了家庭生活操心,还协助马克思完成他的事业。马克思的手稿很难辨认,在送去印刷厂或出版社之前,几乎都是燕妮整理的,后续的一些出版事宜,也是燕妮来代办的。
到了晚年时,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1880年,燕妮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毅力与疼痛抗争。在那胆战心惊的岁月里,马克思悉心照料燕妮,不离左右,还陪她到法国看望了大女儿和外孙。1881年,马克思因为常年劳累也病倒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依然不忘燕妮。在提及他们的暮年生活时,马克思的小女儿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像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像是即将永别的人。”
1881年12月2日,燕妮永远地离开了,马克思悲痛不已。在燕妮去世后的几个月,马克思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休养,可是无论走到哪儿,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燕妮和悲痛。他曾经在给知己的信中这样写道:“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三天后,他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坟墓的旁边,与他心爱的妻子永远地在一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