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与自然

社会与自然

时间:2023-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认识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得以协调、持续地发展。人类社会和人类创造的人化自然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社会与自然的最为基本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为基本的观点。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会自身基本矛盾的性质及其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1 社会与自然

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一经产生,又成为不同于自然界的具有特殊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物质存在形式,与自然界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类祖先的劳动源于“最初的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1]。随着劳动的日益复杂化,人类的最初的劳动形式才发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的劳动。劳动的发展过程也正是人和人类的形成过程。

(1)劳动创造了人的手。人类祖先通过“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在自然界中获取食物、构筑巢穴、抵御其他兽类的伤害,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使前、后肢的分工逐渐明确并固定下来。随着劳动的发展,人类祖先从使用天然工具发展到制造工具,猿爪转变成人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2]制造工具的劳动和人手的形成,使类人猿根本区别于动物而发展为人类。

(2)劳动创造了人脑、语言和意识。劳动的复杂化、人手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祖先大脑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祖先为了彼此协作、交流经验,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口部开始发出一定的音节,逐步清晰的音节与一定的思想相结合,便产生了语言。正如恩格斯所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3]。这样,人类特有的、根本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意识也就随之产生了。

(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人类祖先本身就是群居动物,有着群体活动的特点和动物式的群体组织。随着人类祖先从动物式的本能劳动向人类劳动的发展,人类祖先的群体活动逐渐发展为人类的交互活动,产生了社会关系,并且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真正的人的生产活动。“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4]因此,人类就具有了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本质。

2.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具有了自己特有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界形成对立统一的复杂关系。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认识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得以协调、持续地发展。

(1)自然的概念

自然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自然是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作为最广义的自然概念相当于哲学的物质概念,它是指宇宙间一切存在物的总和。人类社会和人类创造的人化自然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样的自然概念,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次,自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它是相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而言的自然,它包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人们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的,而大多数生物则生活在大气、水体和陆地相邻的区域内,这一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叫做生物圈。

再次,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素。自然不仅仅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还必然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要素,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即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要素之一。自然成为人类活动的内在要素的多少、程度及水平如何,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程度、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

(2)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由于自然有上述多层含义,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也必然是多层次的。

从自然是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这个层次来看,尽管人类社会与其他存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但人类社会依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共同的客观本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这是社会与自然的最为基本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为基本的观点。

从自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内在要素看,社会与自然又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

首先,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产儿,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离开自然界这个基础和前提,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这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第二,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资源。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生活资料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但仅有劳动还不能创造出生活资料,在劳动过程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只有劳动和自然一起才能创造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生活资料。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然如此依赖于自然环境,它必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自然环境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一,自然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制约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自然环境通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其社会的发展。

其次,自然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这是因为:

第一,人类社会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和特殊规律,相对于人类社会的这些内在根据和特殊规律,自然环境只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不可能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和道路。

第二,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尽管自然界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但人类社会毕竟是具有能动性主导因素,这种能动性决定着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制约和影响的程度、大小与性质。

第三,自然环境只能通过上述途径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能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不断地变革不利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制度。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会自身基本矛盾的性质及其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最后,自然进化与人类社会进步的统一。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始终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由于自然界不能自发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就需要不断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自然界到处可见人类的印记,这就在于形成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打破了自然的纯粹性,使其融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人类社会的内在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自然,自然进化已不是没有人类作用的纯粹的自然进化。这样,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自然的进化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构成了自然进化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体。这是必须正确认识的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这一关系的正确认识是解决自然与人类社会矛盾的重要前提。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产儿,是自然创造的一大奇迹。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靠天吃饭”是对人类社会极大依赖自然的真实写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似乎在减弱,自然在人类面前似乎变得驯顺了。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加强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范围日益扩大。无论是人类生产实践的场所,生产劳动的对象、资源的利用,还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都在不断地扩大再扩大。

第二,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形式更加复杂。随着人类生产实践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化,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更加精细化。生物分子水平的开发和利用,基因工程,宇宙空间站,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复杂趋势。

第三,人类对自然支配能力的强化。这一特征与前两点是相互联系的。随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化和复杂化,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也得到极大强化。但是,这样一来,导致许多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空气污染,及至大气层被破坏,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物种不断减少;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等等,这都充分证明,科技的进步与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并不能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基本关系。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人们不应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自然界往往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报复人们取得的胜利。

导致自然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正确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合理进化同步。在看待自然环境的问题上,要把它看做人类社会的内在要素之一,不能把其看做由人类任意改造的对象。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果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只有全人类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才能在全人类的范围内实现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做到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