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A.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B.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C.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2.毛泽东提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任务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D.《1957年夏季的形势》
3.《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它围绕着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
A.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B.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正确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并将其上升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看待
D.“以苏为鉴”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其主要内容是( )。
A.要逐步走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B.要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C.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D.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5.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
A.最终完成“三大改造”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D.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6.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建立、建成和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C.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下一步是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奠定基础
7.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
A.邓小平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B.误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C.完全照抄照搬苏联经验
D.完全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的书本
9.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形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邓小平最早提出于( )。
A.1980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0年
10.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相比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紧紧抓住的核心问题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如何达到共同富裕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而进一步指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能是( )。
A.发展生产力
B.解放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1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发展问题上提出的最重要的论断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D.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4.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党的领导
D.靠人民群众的奋斗
15.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 )。
A.改革开放这个法宝
B.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
C.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关键
D.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第一要义是( )。
A.以人为本
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7.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重大发展体现在提出了( )。
A.建立创新型国家
B.构建和谐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科学发展观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和条件是( )。
A.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需要总结“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C.“波匈事件”的发生,使我国需要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D.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应该“以苏为鉴”
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其主要内容包括( )。
A.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B.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C.提出从全国人民出发,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D.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主要有( )。
A.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C.“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D.中国永远不称霸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主要有(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构建和谐社会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邓小平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否定以往错误的社会主义观念,这些否定主要有( )。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6.邓小平在逐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的主要问题是( )。
A.发展生产
B.改革开放
C.共同富裕
D.政治民主
7.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的核心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8.在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C.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9.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
A.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这是对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
C.这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要求
D.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10.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任务是( )。
A.改造落后生产力
B.提升传统生产力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到首位
三、辨析题
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邓小平于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里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中所言的“发展”。
4.社会主义特征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问题?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当今中国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为什么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
五、论述题
1.试析改革开放之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2.试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3.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3页
材料2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9页
材料3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材料4 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还是那句话,财大才能气粗。现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形势逼人,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对我们都很紧要。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为什么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4.C 5.C 6.B 7.D
8.A 9.A 10.A 11.D 12.A 13.B 14.B
15.D 16.B 1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BCD 4.ABD 5.ABCD
6.AC 7.AB 8.ABCD 9.ABC 10.ABC
三、辨析题
1.要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20世纪中共八大前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毛泽东在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就鲜明地提出了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任务。在随后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这一符合历史实际的论断。
2.要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固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但从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来看,还应加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并置于首要地位,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最突出和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的最突出的表现。另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社会和谐也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
3.要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重心和内涵是有变化的。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在当时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前提,是重中之重。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内涵已被大大地扩展了。
4.要点:“特征”与“本质”在哲学上类似于“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去我们常常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这极易产生思想误区。因为特征是外在的,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外在表现,尽管它可以描绘出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显著标志,但特征毕竟不是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固有属性和内在规定性,它比社会主义特征更宏观、更集中、更深刻,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决定性。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诸多特征,而特征只是这种本质的反映而已。
5.要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证明,只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
四、简答题
1.要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这不仅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且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便摆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要点:这段时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主要体现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著作以及中共八大会议上。这些成果具体表现为:明确了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方针和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等。
3.要点: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且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4.要点:社会主义建设二十余年的曲折历程表明,我们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失误甚至全局性的失误,主要原因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竟然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明确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展开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5.要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主要是五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概括中,邓小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并且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性因素的基本原理。尽管邓小平并未在其本质论中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明确列出,但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中已包含了这些内容。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继承。在坚持和继承的前提下,又有重大的发展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抛弃了一些被实践证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看法,例如计划经济体制等,同时又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置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说出了一些老祖宗没有说的话,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论述题
1.要点: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但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成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这些挫折和失误,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得十分清楚。
2.要点: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它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过去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甚至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提高公有制的程度,导致远离根本目的的结果这些在多次出现的“穷过渡”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政策调整之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也是因为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孤立地看待是否符合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特征。因此,提出一个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搞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做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更深层次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3.要点: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这要历史地判断,也要具体地判断,关键看它是否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总之,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党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体现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六、材料分析题
1.要点:根据以上所列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包括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这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二是为达此目标必须努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没有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和极大发展,社会主义目标就会落空。正如邓小平所言:“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上,还应注意,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为一个逐步展开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完全呈现出的历史状态。
2.要点:根据以上材料,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首先在于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其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再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最后,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下的必然要求。
3.要点: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