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国两制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一国两制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完全自治”是台湾独立、两个中国。因此,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二,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两种制度并存,但是有主体和非主体之分。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资本主义是非主体,二者不能平分秋色。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在特别行政区内的私人投资,均予以法律保护。因此,中国必须按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2.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包括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的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21届联大

C.22届联大

D.万隆会议

3.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思想和决策,加以整理概括成“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指( )。

A.和平统一台湾

B.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C.一国两制

D.一个中国

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是为了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5.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 )。

A.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

B.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

C.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中

D.1985年的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6.“一国两制”的根本基础和原则性前提是( )。

A.两种制度并存

B.一个中国

C.台港澳高度自治

D.和平统一中国

7.“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两岸均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B.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两岸均同意“一国两制”原则

D.两岸均主张发展经济交流与合作

8.1995年,江泽民发表关于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是( )。

A.《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

B.《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

C.《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9.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的通过有利于( )。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D.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

10.党的十七大提出,13亿大陆人民和2300万台湾人民是血脉相连的( )。

A.华夏儿女

B.炎黄子孙

C.骨肉同胞

D.命运共同体

二、多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国际条约有( )。

A.《开罗宣言》

B.《雅尔塔协定》

C.《波茨坦公告》

D.《柏林协定》

2.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毛泽东亲自撰写的重要文告有( )。

A.《告台湾同胞书》

B.《反对两个中国》

C.《致台湾同胞书》

D.《再告台湾同胞书》

3.香港是被英国通过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其中签订的主要条约有( )。

A.《南京条约》

B.《租借新界专条》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北京条约》

4.19世纪中叶以后,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与澳门相关的条约有( )。

A.《中葡会议草约》

B.《南京草约》

C.《中葡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5.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恢复( )。

A.通讯

B.通邮

C.通航

D.通商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力有( )

A.独立的立法权

B.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2005年,胡锦涛提出对待和平统一要做到(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三、辨析题

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形成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

2.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实行“高度自治”的方针和“完全自治”,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四、简答题

1.“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特别行政区之“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香港问题上为什么“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4.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长期不变的方针?

5.怎样认识和处理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的关系?

五、论述题

1.试论“一国两制”构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试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在当前两岸形势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们两党都要深入地体察两岸同胞的所愿所想,深刻地把握两岸关系和世界大势的发展趋向,要以我们积极的作为向两岸同胞展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要向世界表明两岸的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的矛盾和问题,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摘自胡锦涛在会见连战时的讲话,2005年4月29日

材料2 如何能够让整个的中华民族不要再走上战争和流血,如何能够让和平来实现,如何提升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准,如何维护不断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重担都在各位的肩头上,一肩挑起来就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伟大的格局。用什么话来形容这样的格局和勇气,来带领我们到一个正确的历史方向和目标,我想了再想,把它归纳成十二个字,那就是希望各位能够“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用现代的话来讲,我想这十二个字可以缩减成八个字,那就是大家一定要“坚持和平”,我们大家一定要“走向双赢”。

——摘自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2005年4月29日

材料3 趋势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条政治的“黑水沟”横在海峡两岸之间,使得双方的交流不能这样顺畅,我们必须从历史来了解这条“黑水沟”的形成,才能搭起和解和合作的桥梁……我们也有着浓厚的华夏情怀,我们从头到尾坚决反对“台独”,我们一贯所强调的是:“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摘自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的演讲,2005年5月11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两岸“走向双赢”的内涵及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3.如何看待两岸关系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A 5.D

6.B 7.B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D 3.ACD 4.AC

5.BCD 6.ABD 7.ABCD

三、辨析题

1.要点:1949年12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海的紧张局势日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美蒋合作出现矛盾。同时,国内建设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帝国主义横加干涉中国统一的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此前“单纯依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多次申明解放台湾存在着战争与和平两种方式,多次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萌发了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和在和平统一后实行两种制度并存的初步设想。

2.要点:“高度自治”是在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央政府和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终审权和财政预算权,但外交和防务权属于中央政府。“完全自治”是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任何自治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完全自治”论把相对独立的自治权推向极端,是为分裂祖国、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台湾分裂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的阴谋服务的。

3.要点: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理应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外国干涉。

4.要点: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两岸进行对话、商谈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如果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共识,则两岸商谈和对话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因此,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四、简答题

1.要点:“一国两制”有特定的基本含义:其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基础和原则性前提。其二,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两种制度并存,但是有主体和非主体之分。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资本主义是非主体,二者不能平分秋色。其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立足点和前提是采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来实现祖国的统一,但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其四,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其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国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而非权宜之计。

2.要点:特别行政区的“特”表现为:(1)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拥有高度自治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2)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3)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在特别行政区内的私人投资,均予以法律保护。(4)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到台湾去。

3.要点:(1)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权利的总称,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高权力。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主权,就会丧失一切。(2)邓小平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最基本的原则,是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如果中国对香港的主权问题是可以讨论的话,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没有按期收回香港的权力。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因此,中国必须按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主权这个问题上,中国同英国之间是不可以讨论的,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4.要点:“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是邓小平针对香港有些人总是担心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方针会变的思想背景提出来的。其根据有下面几点:(1)为了稳定这些地区的人心,减少他们的疑虑,使其更实实在在地感到我们政策的连续性、可靠性。(2)“一国两制”不是个人的主张,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方针,是法律。这一原则业已载入国家宪法和有关基本法,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因而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3)提出“一国两制”50年不变,是同中国需要五六十年才能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考虑的。在此期间内,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如果到下一个50年,这个政策见效,达到预期目标,就更没有理由变了。(4)这个政策不变的根本原因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会长期不变,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否则,“一国两制”50年不变也就失去了依托。

5.要点: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对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的基本态度是: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也在发展,同时外国反华势力也在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遏制。有鉴于此,我们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利。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阴谋。从根本上说,不放弃使用武力,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相反,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化为泡影。

五、论述题

1.要点:首先,“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所建立的新国家,其结构形式以单一制共和国为佳。而在存在着复杂民族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国家里,则不排斥联邦制。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以社会的进步和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为立足点,指出随着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不同,各种国家形式也可相应地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际环境和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一种新的国家结构形式,并以其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展示了一种寓复合制的某些特征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之中的新模式。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性质,却突破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模式。由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赋予台、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单一制国家所给予地方的自治权限,甚至超过了属于复合制的联邦制中任何一个成员国所享受的权限。这种具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其次,“一国两制”构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原则,“一国两制”构想既没有拘泥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只能有一种制度的观点,也没有受制于已有的国家形式和国家理论提供的现成经验,而是既尊重历史,又正视现实;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又允许相对独立性;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重策略的灵活性。

再次,“一国两制”构想运用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以及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思考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关系的问题时,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样一种展延和引申,为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灌注了新内涵。

2.要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一国两制”理论实现香港、澳门和平回归祖国,并进一步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而提出“八项主张”,实现了对前两代领导集体和平统一思想特别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应用和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深入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客观分析了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推进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和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八项主张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纲领性文件。

其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又赋新篇,极大地推进着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胡锦涛在2005年3月强调指出,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和平统一问题上,要继往开来,努力做好四点: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三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006年4月,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新世纪新阶段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一是提出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二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两岸进行对话、商谈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三是强调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四是明确指出“台独”分裂势力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六、材料分析题

1.要点:“走向双赢”的内涵体现在:一方面,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两岸经济上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两岸和平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同祖国大陆同胞一道,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其实现的基础是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要点:台湾某些罔顾民族大义、坚持反共拒和立场的势力企图推行“台独”,在这种形势下,21世纪中国共产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而且,国际社会普遍坚持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向往祖国和平统一,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台独”之路将越走越窄,并最终将碰得头破血流。

3.要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着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自然也影响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走势和趋向。在风云多变的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坚持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在当前两岸形势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国共两党都要深入体察两岸同胞的所愿所想,深刻把握两岸关系和世界大势的发展趋向,以积极的作为向两岸同胞展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