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代技术特征:物技(物之依赖阶段)
近代技术的特征体现的是物技。“近代技术的特点,是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手工技能的作用是通过人实现的,近代技术的作用则是通过物(机器)实现的。近代机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45]
技术的工具说、机器说,都是近代物技的影子。技术总是人造物的技术。“技术和技术发明的中心要素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技术开发群体或社会经济因素,而是人造物本身。虽然科学与技术都包含认知过程,但他们的终端产品是不同的。有创建的科学活动的最终产品多半是一个书面报告或一篇科学论文;宣布一种实验的新发现;陈述一种新的理论立场。与此相反,创造性技术活动的最终产品一般都要给人造世界加点东西——一个石锤、一只钟或一台电动机等。”[46]这也是有很多人认为技术是物的原因所在,苏联的奥赛戈夫说:“技术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47]
乔治·巴萨拉也认为:“人造物对如何理解技术起关键作用,也是阐发进化理论的关键因素……人造物对技术的进化的重要性不亚于动植物对生物进化的意义。”[48]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的创造,如果说,某些动物也会借助于工具生存,但对于动物来说只是一种本能,而真正的工具的创造和使用需要的是智慧。
学者舒红跃的博士论文《技术与生活世界》,就是通过现象学的“意向性”分析论述技术总是物化为人造物的技术:“技术哲学追问的是技术的本质,也就是‘存在’层面的技术,可我们已知的是‘存在者’层面的技术,即作为人造物表现出来的技术。”[49]对于“人造物”,舒红跃认为:“从实体范畴看,人造物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物理学(或化学与生物学)实体,它的结构和性质是它内在固有的,它的运行服从于一定的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规律;从关系范畴即人造物的功能或意向看,人造物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意向性,离不开产生这一意向性的具体情景及其所属生活世界,它是生活世界诸要素和它们相互关系物化的结果。”[50]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文中将机器列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三个阶段之一。三阶段为协作、分工和机器。马克思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应用机器的前提和后果,指出机器的发展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机器是简单工具的组合。马克思在概括英国19世纪工业生产的状况时说:“在机器中从一开始就出现这些工具的组合,这些工具同时由同一个机械来推动,而一个人同时只能推动一个工具,只有技艺特别高超时才能推动两个工具,因为他总共只有两只手两只脚。一台机器同时带动许多工具。例如,一台纺纱机同时带动几百个纱锭;一台粗梳机——几百个梳子;一台织袜机——一千多只针;一台锯木机——很多锯条;一台切碎机——几百把刀子等。同样,一台机械织机同时带动许多梭子。这是机器上工具组合的第一种形式。”[51]国内自然辩证法界人工自然观方面的研究就是以人工自然物为基础的。“机器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机械(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以机器为代表的近代技术的诞生,表明人类的技术从人体性技术发展为工具性技术,从生理性技术发展为机械性技术,从与人不可分离的技术转化为可以同人分离的技术。技术有了物化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成了真正的技术。技术开始成为社会财富。”[52]
物质技术突出的是技术产品,表现了技术对物的依赖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