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行山上的“绿色银行”

太行山上的“绿色银行”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个山地水利网络,带动了太行山区的绿色经济。目前,以新民居示范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邢襄大地上蓬勃开展。——摘自人民网“新农村”报道《河北邢台荒山上建起“绿色银行”》,原文见http://nc.people.com.cn/GB/9722363.html“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应该说,河北邢台市农村的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案例五 太行山上的“绿色银行”

一、案例呈现

这些年,邢台市由绿化荒山发展林果业及深加工,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农业品牌,进而带动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山区群众收入节节攀升,走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太行山综合开发新路。

综合开发,向大山要效益

地处太行深山区的邢台县前南峪村,昔日是贫瘠的荒山。20世纪70年代末,前南峪村村民建起3座扬水站,打出护地坝9公里,返修塘坝16座,还建了一座小水库。一个个山地水利网络,带动了太行山区的绿色经济。

富岗集团从牵手河北农大、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始,逐渐在邢台太行山区建立起年产6000万公斤优质苹果的基地,成为邢台首个国家标准化生产项目示范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富岗集团建立起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据统计,一个苹果在追溯系统中收录的(安全)信息多达59项。如果哪一个苹果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如今,富岗牌苹果、绿岭牌薄皮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已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邢台西部干鲜果品以及深加工已覆盖60多个品种,成为山区群众增收的支柱。

绿色产业,向生态要效益

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邢台市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生态太行”的目标。内丘县西石河村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将8000多亩荒山建成了集名、特、优药材果品种植,高效农业发展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寿百果庄园,设置了观光景点,开办“树上超市”,为农民增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前南峪村则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新特果树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百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带动了周边30多个乡村搞生态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000多名农民转移到服务业。

山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目前,以新民居示范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邢襄大地上蓬勃开展。9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按要求完成了规划和建筑设计,其中54个示范村已经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到113.88万平方米。

“背靠花果山,前临米粮川;村在林中建,人在绿中行;碧水绕村转,胜似小江南”,已成为今天太行山区生态美景的真实写照。

——摘自人民网“新农村”报道《河北邢台荒山上建起“绿色银行”》,原文见http://nc.people.com.cn/GB/9722363.html

二、案例讨论

1.结合案例说明应该怎样实现农业发展?

2.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重要意义?

3.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三、案例点评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从1982年到1986年曾连续下发五个“一号文件”,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和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是我国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并在2004年初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用于指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从农村各地的实际出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案例中的河北邢台市农村就是根据山区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科学种植,面向市场,把贫瘠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既提高了土地出产率、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保护了生态,改善了乡村社会面貌。应该说,河北邢台市农村的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四、教学建议

使用本案例时,重点要说明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